农田生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聚焦南昌高标准
时间:2019-07-20 10: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夏雨过后,在安义县长埠镇江峡村的农田里,绿色的水稻幼苗充满活力。苍鹭聚集在这里玩觅食。仔细观察田间沟渠,泥鳅和小鱼正在愉快地玩耍。如今,在江夏村的稻田中漫步,您可以欣赏到“长江以南的水更多,在顾的阴影下更多的光波”的美景。 “这种和谐的生态场景似乎把我们带回了童年。”镇埠村支部曙公秀生向记者哀叹,该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江夏村共有耕地2600多亩,原有分散的农田,低洼地,多年生涝和广泛的国际永久封闭,导致农田土壤质量差,水稻产量低。去年,江夏村被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核心示范区,全村耕地得到了升级。项目区坚持走高品质,高产,高效,生态的道路,努力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颤振个人数据,确保高原农田土地肥沃,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建设平坦的道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项目区“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强调数量超过质量,强调土地使用超过土地保护”的现象在中国的耕地保护中占了上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过来看看我们的沟渠,你会看到的!”龚秀生带着记者来到田沟。他看到排水沟受到六角形空心草种植砖的保护。农田的土壤与水沟相连,野外的青蛙,泥鳅和其他生物可以“自由进出”,保护生态。 “项目区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态高效的理念。机械养殖道路全部采用4m宽的砾石路面,生产道路采用3m宽的平原土路面,改造和新机场农场道路3810.66米,新生产道路7547.57米。道路可达性为100%。“江西中煤建设集团项目经理饶世军告诉记者,该地区面积8-10亩,耕地利用面积最大化。确保顺利灌溉和排水的基础。 运河里的鱼和虾是成群的,沟壑是香的。通过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 “老吴,今年大米怎么样?田间有多少租金?这个家庭有困难吗?” 7月16日,安义县农业局副局长熊林桥和江夏村村民吴友平出家。 40岁的吴友平是江夏村的一名农民。然而,从去年开始,他也获得了像城里人一样的“薪水”。 “由于我们建设了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村里的生态很好,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过去,土地租金只有每亩200元左右,现在涨到500元每亩。“吴友平高兴地告诉记者。除了土地转让租金外,他还拥有公司的固定收益股份,通常他会去公司做事来赚取“超快”。 熊林桥告诉记者,作为省级贫困村,江夏村目前有85户贫困户,共85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村里的土地被转移到江西鲁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聘请农民实行“五统一”和“农田养殖”方式,按照绿色标准化培育生产技术法规,将分散的粗放生产方式转变为集中高效的种植方式,将农民转变为“专业农民”,不仅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的收入也可以使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江夏村只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新农业景象的一个生动例证。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继出现了优质白莲,优质蔬菜,虾米共培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高标准农田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 “我们一直强调绿色和建设生态农田的概念。同时,我们优先考虑在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我们已经完全覆盖了存档的lika贫困村我们重点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扶贫,充分发挥高标准农地载体优势,发挥项目效益,加快土地利用。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融合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市农业局副局长黄文胜说,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根据资源条件,产业条件和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设计,建设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农业基础设施扶贫的缺点是补充。目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28个贫困村中,有25个实现了扶贫,扶贫比例达到89.3%,贫困农户达到624个,占贫困总人口的94.7%。 - 家庭。 (南昌日报记者林晓红,李晓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