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时评 >

南昌“智能建筑工地”可见违章可听噪音气味隐

说到建筑工地,有些人经常看到满是灰尘、杂乱无章的工作和污垢的景象。然而,在江西省第一批“智能建筑工地”示范项目、——市政发展集团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所邻里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邻里中心)和南昌麻竹安置房项目第四、五期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另一个场景:绿色植物覆盖墙、指定区域内的设施、整洁有序的施工现场、硬化、绿化、净化、工衣整洁、标准化作业、原材料合理堆放和安排。这是一个通过高科技、数字“武装”、大数据、智能、物联网等综合应用与建筑工地深度融合的“智能建筑工地”。

“智能网站”有多智能?能看到违章,听到噪音,闻到隐患,能让施工管理人员“听得见”。9月24日,记者来到项目的第一线实地考察。进入社区中心的建筑工地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现场配备了监控摄像头、粉尘监控系统和实名制门禁系统。工人需要实名信用卡才能进出建筑工地。

“这个智能建筑工地安装后,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好处。建筑工人张小宝对记者说:“与原来的建筑工地不同,那里灰尘太多,坑坑洼洼,现在这个工地平整、安全、保护得很好。”。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安全可靠地工作,我们可以得到一份高薪。使用个人数据,一切都很容易处理,所以我们做得越多,我们变得越有活力。

工人李会明说他起初不理解实名制,但后来他意识到建筑工地在想着我们的工人。不要走在路边,用大门在安全通道上“擦脸”进入手术区。特别是,我记得有一次,背景微定位显示,李会明是休息或跌倒了很长时间。工作人员及时找到了他的确切位置,发现刘明华中暑了,并首先把他送到医生那里进行抢救。李会明惊叹于“智能建筑工地”。

“迪迪·迪!有人没戴安全帽就进入了施工区域!”通过实名认证,报警器将向不戴头盔的人发出警告,后台系统将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显示他们的身份信息。

据了解,邻里中心项目中的每个安全帽都有一个定位芯片。每个定位芯片与工人的唯一代码相关联,并与银行连接。通过考勤数据的比较,建立工资支付台账,实现点对点工资支付,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它还改变了过去传统建筑工地的状况,在那里很难计算雇员人数,在施工期间很难跨越岗位,也很难应付管理人员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现实安全培训经验也是“智能网站”的亮点。为了让建筑工人记住“安全”这个词,本工程采用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经验的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实现工人入场教育的全覆盖,为安全生产不留死角。记者在项目现场实景实景大厅看到,一线经理正在体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场景和违章作业带来的危害,增强安全文明施工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智能施工现场是让施工现场领导‵眼睛、耳朵、鼻子’,看到违规行为,听到噪音,嗅到隐患。正是通过系统平台、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施工现场才能具备类似的视觉、听觉、嗅觉和逻辑分析能力,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实时准确地控制现场的环境。市政发展集团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所邻里中心项目负责人郑洪凯告诉记者。据了解,南昌市“智能建筑工地”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智能站点”的关键功能之一是监控智能环境市政发展集团南昌麻竹安置房四、五期工程负责人谢磷深告诉记者,我们的“智能施工现场”通过现场粉尘、噪声等监测设备与喷涂设施相联系,以检测PM2.5和PM10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超标,将开始自动喷涂,以实现监控和libo.com网站控制多少。“

市发展集团项目基地负责人李浩认为,“智能施工现场”解决了工程施工现场实时监控、工期质量控制、人员安全、相关信息透明、防止环境污染等常见工程施工问题,达到了“标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有效”任务分配和整改监督、查询和追溯责任“源头”的目的。

“进出施工现场‘要刷’,安全检查‘要扫’,管理审核‘一点一点’。李浩告诉记者,“智能施工现场”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对人员、设备、质量、安全、进度和环境的实时监控。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实现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实时交互管理。

李浩说,智能施工现场是一个全新的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远程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实时动态远程报警、远程监控和远程通知,设备监控变得开放透明的实时动态监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它将人、机器和事物等各种核心系统结合起来,以更智能的方式运行。为实现施工过程中“安全、绿色、智慧”的目标,施工现场应相互联系、相互协调、风险感知、智能生产、项目信息生态圈建设,并改变参与施工各方的互动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程启才记者沈冠南)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