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化民生打造文化强市——南昌努力绘制公
时间:2019-12-03 10: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国庆假期期间,高新区的美容图书馆挤满了读书的学生和听课的市民,让江西唯一一间大自然深处的阅览室充满了书香。除了图书馆成语“网红”图书馆如美国图书馆之外,南昌居民还可以参加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会、戏剧等。他们喜欢在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和门口的24小时城市智慧图书馆。 文化是衡量公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尺度和重要标志。主导文化理念决定主导文化生活,引领南昌建立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服务一流、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今,“文化”在南昌是一个动词。一系列造福人民的文化措施,如地铁阅读和24小时智慧书店,坚定地支持了公民的文化福祉。每个人对文化成就的享受和对文化活动的参与都反映和见证了南昌人宝贵的文化意识。 提倡阅读以满足各种文化需求 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是他们对文化公共服务的新期望。“无人值守的智慧书店,以前只在科幻电影中见过,现在已经来到我身边。我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会这么方便!”金县居民陈玲告诉记者,“我过去常常去新华书店买书或在图书馆看书。现在,智能书店让我能够享受不间断的阅读服务,无需关门。” 自2018年6月以来,该市逐步推进了24小时城市智慧书店的建设,并在几个县区启动了增加财政支持的试点项目,得到了好评。今天,南昌街头到处都是24小时智慧图书馆。在金县,30多个24小时智能书屋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阅读服务。在万历区、太平新街、红雅单晶社区、万历一中景区和梅岭镇学校,24小时城市智慧书店随处可见。在高新区,除了美容图书馆和姚湖研究的“艳物超所值”之外,随处可见的24小时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读者随时可以享受的精神“午夜食品店”,满足了市民对“15分钟阅读圈”的需求,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 除了24小时开放的城市智能书店,地铁阅读也是南昌的一大特色。从2017年开始,该市将率先在地铁1号线的24个车站建立地铁图书馆。乘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电子书的二维码,下载各种阅读和收听资源,无需交通,从而实现手机阅读。自2017年以来,“地铁图书馆”的访问量超过797万次,下载量超过389.7万次。该市的图书馆系统还通过建设分馆向市民提供服务,扩大了服务点。位于红谷滩新区的城市图书馆分馆自2017年12月开放以来,已成为附近居民的好去处,填补了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布局的空白。为方便读者,市图书馆还与县区图书馆相连,实现一卡通、借书、还书、资源共享,方便市民就近借书,更好地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城市的文化建筑必须建在地面上,尤其是地基上。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行为,它影响着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南昌市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为城市注入清新的诗书氛围。 文学和艺术杰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精品的创作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也是南昌文化发展繁荣的美丽风景线。2018年12月8日,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南昌制造》的电影《建军大业》获得了华表优秀故事片奖、继“五一工程”特别奖和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优秀故事片奖。这首主旋律的正能量杰作能脱颖而出绝非偶然。近年来,南昌依托其历史和红色文化遗产,大力支持艺术创作。南昌的文艺名著在许多领域都有创新,独具特色,决心探索和讲述感人的故事。其中,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歌曲《莲花红 莲花白》和歌曲《老阿姨》荣获荔波国际娱乐优秀作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古村女人》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杰出电视剧奖,小戏《乡里新曲》 《把城里妹妹娶回家》和南昌印青《今日犹闻翰墨香》获得文化部第10届中国艺术节“明星奖”,舞龙《龙腾鱼跃》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民主民生协会第11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南昌印青《傲雪红梅》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牡丹奖节目特别奖,广播剧《我爷爷是志愿军》获得中国广播剧协会专家奖金奖,歌曲《假如今天你还在》被列入第二批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新创歌曲推广名单,中国画《无悔人生之一——交通卫士》被列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展。电影《青涩年华》获得了美国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提名奖。宋《红色南昌 英雄南昌》荣获“江西优秀文学作品”奖;李梁冬和罗华华的作品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舞台剧《郝仁好事》、采茶剧《章金媛》、电影《浴火丹青》、纪录片《汪大渊》等。入选江西省文艺作品创作补贴项目。南昌正在通过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展示南昌艺术创作的实力,为建设南昌大都市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文化发展的成就已为所有人所分享 “去美术馆看公益展览,去明星剧院免费看戏剧”,南昌市民这样说。你想去看杂技表演,还是想参加免费课程,还是想参加公共钢琴培训?这是南昌人的多选题。在南昌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无论你喜欢传统戏曲、古典音乐、高雅钢琴和优美舞蹈,你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空间,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为了培育高雅艺术市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主体地位,我市文化厅推出了一批坚持群众文化需求导向、有方向、有主题的公共文化品牌,如“星光大厅”、“城市剧场”、“书画鸿城”。利用“互联网”,我们的城市创造了“南昌文化云”,让市民可以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体验“云”文化服务。目前,“南昌文化云”拥有6万名注册用户,平均每月为公众开展10多项活动,全年服务30多万人次。 南昌是升起军旗的地方。英雄城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亮点和品牌。南昌牢牢抓住了城市品牌的核心。利用“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建军90周年的契机,规划建设了6个方面的12项极具风格的重点纪念活动,建设了一批新的军事题材项目,在夏创作了一批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保护和维护了一批历史遗址,开展了一系列军事题材品牌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美丽的地标,也增添了文化底蕴。如今,南昌的红色景区由点和线组成,城市的“八一构图”更加完整,公共空间更加文化化。 文化满足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这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南昌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征程中,初步建立了设施完备、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编织着创新的脉络和网络,铺着坚实的砖和瓦,为市民提供精神气息、精神养分、精神栖息地的文化绿洲,展示着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南昌日报记者徐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