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瑞昌 >

《经济日报》头版称赞瑞昌建设了长江最美丽

12月8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江西九江——打造100英里长江‘最美海岸线’的文章,其中瑞昌在打造最美海岸线方面的经验和成就被长篇大论地记录下来。

s_653ac0027f86482b9906b9ad8a150b4d.jpg

长江“最美岸线”

江西省九江市,素有“三江口、七省通衢”之称,不仅占据了鄱阳湖水域的三分之二,还覆盖了长江江西岸线的152公里。它是长江大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制定了规则,为我们做好长江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工作动力和精神动力。共同保护长江是九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政治任务。”九江市委书记林宾阳表示,九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恢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加快创建全国首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长江100英里“最美海岸线”。

全流域治水 江湖变清

生态链修复 岸线变美

大自然的恩赐赋予九江“一湖一水”、“一湖一江”的独特生态特色。它描绘了这个融合了“大江大河、山水”的城市的名片,突出了九江对江西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的重要性。

目前,“雷战”正在九江长江肆虐。自2018年以来,九江在全省化工企业清理整顿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制定了到2020年1月底关闭和撤出长江、鄱阳湖和何秀一公里以内所有小型化工企业的目标。到目前为止,首轮被关闭的37家化工企业中,已有27家实现了“五清理一取消”的目标。破解“化学工业环江”是九江大力控制最突出的与水有关的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建设全流域水系统管理体系是九江保护长江工作的重点。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从率先建立全省“区域集水区相结合、河湖水库运河相结合、覆盖所有市、县、村”的河湖长度组织体系,到河湖同步治理、水陆联动管理,将得到系统实施。从全面禁止河湖水库“三网”养殖,严厉整治矿山非法开采,到严格执行沿江工业项目负面清单制度,九江把“靶心”对准水污染、水生态、水资源和水安全问题,通过“四水治理”实现“江湖联动、和谐共处”。水生态的改善给九江的沿江生态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近年来,鄱阳湖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数量翻了一番。野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在长江九江段很难找到。然而,它最近被渔民多次捕获,在过去十年里,它频繁的“外流”是罕见的。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出口段水质目前稳定在二至三级标准。我们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地表水水质的85.3%,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的88%以上。”Shibo说。

高质量发展 产业变绿

大河蜿蜒,草长。站在梁公堤上

010-59000

长江岸线资源不可替代,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十多年前,由于利益的驱使,长江沿岸的非法码头建设愈演愈烈。从2017年起,瑞昌市本着“集约发展、合理利用、保护发展”的原则,拆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小型零散码头,恢复了原有生态面貌。与此同时,长江港口有限公司以一体化的方式成立,负责码头的运营和管理,解放了长江沿岸2000多米的水域。目前,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正从长江延伸到鄱阳湖和内陆水域的非法码头。

“‘没有大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或者没有发展。相反,集约利用和开发将带来良好的经营收益。两年来,瑞昌港区一直保持着九江五大港口的最高地位,这是最有力的证明。”瑞昌长江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卫东表示。

“大矿业城市”曾经是九江的标志。采矿业贡献了大量财政收入。切断它对矿业发展的依赖是不容易的。九江市以铁腕手段,通过“打击、改造、退出、控制和管理”解决了“小、散、乱”矿问题。到目前为止,该市已经关闭了340个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60 %, 936公顷废弃矿山得到恢复。

我的码头少了“辣眼”,多了“高色彩价值”的景观带。围绕“海岸线之美”,九江市因地制宜,建设滨江生态海岸线,全力打造100英里长江风景带。按照“堤外绿化、堤内绿化”的要求,九江全面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整合“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活动、文化展示”的绿色景观带与152公里“绿色海岸线”串联,成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独特的景观线。

010-59000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取决于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最终分析。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九江,主导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调整暂时难以突破,如何突破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过程也是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新发展的过程九江市工业和电信局副局长朱范晓表示,传统产业是九江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关键在于如何推动这三大变革,加快动能转化,实现发展新跨越。因此,今年九江分两批选择了200多家企业进行试点,并将其归类为典型的优化升级示范企业。同时,1000家企业将走向云端,2000个工业机器人将进入企业,100家企业将进行“二合一”深度整合示范建设,以促进城市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今年以来,全市共筹集各类资金177.66亿元,用于企业优化升级。这是一条按照世界先进工业标准建造的12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其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九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吴秀琴在项目二期生产车间告诉记者,在政策的支持下,集团还对项目一期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现在能耗降低了20%,生产效率提高了20%,年产量增加了6万吨。

传统产业已经“重生”和“重新开放”。新兴产业也在“填补空缺,进行改革”和“等待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