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短缺,涨价也难解决?专家:建议定点生
时间:2017-04-03 09:02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未知 点击:次
“丝裂霉素这种低价药库存告罄,我们从去年12月就没法将它用于青光眼手术了。”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有医生向记者反映。 近日,青光眼手术中重要的辅助药丝裂霉素全国断货,不少人惊呼“又一款低价药即将消失”。前些年,低价药短缺之风愈演愈烈,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注意,多部门下发通知,取消了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但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接受采访指出,低价药仍在以每年十几种的速度“消失”。如何保证低价特效药的可持续供给,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紧急 丝裂霉素或全国断货 所谓低价药,是指那些安全、有效、常用且价格较低的普通药,也称为基本药物。近年来,低价“特效药”短缺的现象时有发生。 以近期断供的丝裂霉素为例。丝裂霉素是青光眼手术的重要辅助用药。青光眼手术中,要在眼部做一个外流通道,这个通道在术后不能迅速愈合,否则产生不了引流的效果,因此需要抑制疤痕生长的药物,丝裂霉素在这方面的功效明显,5支装一盒为58元,单价在11.5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低价药。但由于价格低廉,企业生产动力不足,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库查询可知,目前只有3家企业拥有该产品的生产批号。 医生透露,虽然拿到生产批号的企业有3家,但长期以来只有海正药业一家在生产和供货。2014年,海正药业被辉瑞收购后,更名为海正辉瑞,就停止了丝裂霉素生产,各医院只能用库存,目前已基本告罄。对此,海正方面向记者表示,“自从批文号归属海正辉瑞以来,就一直没有生产该产品,也未参与产品的招投标。”至于何时会重新生产,工作人员表示,“要由公司评估而定。”根据新版GMP规定,重启产品生产,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预计会持续较长的周期。 临床上没有了丝裂霉素,各医疗机构只能寻找替代品。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中心刘杏教授称,同为低价药的5-氟尿嘧啶(5-FU)可以作为替代品使用,不过其“对眼压的控制没那么好,手术的成功率可能稍微低一些”。也有医生表示,丝裂霉素的断供对于临床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丝裂霉素是重要辅助药但并非必需药,且国产药物断供之后,仍可以用进口的取代。但据了解,进口的丝裂霉素价格大约在400元/盒左右。 困局 涨价也难解短缺问题 有些低价药短缺后可以替代,但药价飙升;有些低价药短缺后不能替代,直接导致救命药告急。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全国性紧缺,影响了许多医院的手术安排,急坏了不少医生和患者。此外,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治疗儿童肿瘤的放线菌D、治疗婴儿痉挛的促皮质素等低价救命药都出现过短缺情况。 业内人士反映,低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十几种的速度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发改委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允许企业在药品使用的日均费用标准内(西药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中药不超过5元)自行调价,以此调动药企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低价药的有效供给。 随着政策放开,低价药迎来价格上调。记者了解到,以往30片装的地高辛只需要3.5元一盒,现在价格已达35元。常用于治疗鼻炎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现价12.5元/盒,而原来仅需5元/盒。有药店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16年以来,药品又迎来了新一波“涨价潮”,共有1262个品种涨价,154个品种涨价幅度超过50%。其中,低价药是涨幅最凶,复合维生素B涨了400%,潘生丁、清凉油涨幅超过了300%,红霉素眼膏、肝泰乐片价格也都翻倍了。也有许多老药被更换了包装,提高价格后再重新回到药架上。如妇炎灵胶囊,过去16粒装才3元,“改头换面”后价格去到了12元左右。 但价格翻倍的增长,仍无法完全缓解低价药短缺的尴尬局面。记者走访广州多家药店发现,治疗甲亢的国产“他巴唑”断货,已基本被进口的“赛治”取代;心脏病用药“地高辛片”也难觅踪迹,有药店表示,地高辛片要至少提前一周预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