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学多元化开放的新模式
时间:2020-01-09 09:23 来源:未知 作者:田博群 点击:次
海南文学:多元开放的新模式(新文学地理学(20))
●移民作家在海南文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海南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近年来在移民作家的鼓励甚至挤压下,海南本土写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文化分为北方和南方。然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南方主要集中在江浙两省,已经是岭南的“异乡”,更不用说被海水包围的海南了。的确,海南文化与南方文化,甚至与广东和广西地区有很大不同。汉代以来,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加上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逐渐形成了海南文化包容性的特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海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亚热带气候为这种海洋文化增添了另一种色彩。 历史上,海南一直是一个移民岛。移民作家在海南文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激发本土创作的能源。 当代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移民浪潮深刻地影响了海南的文学创作模式。例如,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垦荒移民和1988年由海南省建设带动的“海南十万人才”浪潮,都将大批作家从文学中心地带带入海南,成为海南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尤其是那些在移居海南之前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如韩少功、蒋子丹,以及诗人多多、王小妮、徐景亚等。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提升和推动了海南的整体创作水平,也培养了一批作家。他们的创作已经成为外界认可海南文学的一个显著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末韩少功移居海南以来,他一直保持着高产优质的创作状态。他的小说如《暗示》 《马桥词典》 《日夜书》和他的散文如《修改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蒋子丹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的开拓期和淹没期后,创作了具有2000年后网络写作特征的生态文学《山南水北》 《一只蚂蚁领着我走》和实验小说《动物档案》,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创作能力。 在移民作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地域文化因素和个人生活经历的阴影,使海南文学显得多姿多彩。 例如,陕西作家张浩文和杜光辉用简单的笔触表现出浓厚的生命和历史感,尤其是张浩文的《囚界无边》,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西北的大饥荒。他们的笔触沉重而泥泞,亨泰充满了纸张,显示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力量和现实魅力。然而,杜光辉对关中生活的书写大多是对传统人格理想和道德力量的赞颂。有知青经历的肖剑创作了许多关于知青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张平成在江西革命老区长大,多年来一直坚持写年轻红军的成长故事。他在革命历史小说和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具有民族影响力。长期定居海南的陕西移民作家孙皓晖在海南创作了一部大型历史小说《《绝秦书》》,成为一部拥有众多粉丝的杰出作品。此外,成长于江南水乡的女作家杨牧擅长描写当代女性对自我顽强追求的曲折内心历程,创作了一部充满个性张力和强烈戏剧性的小说《大车帮》,展现出惊人的叙事能力。湖北人严敬多年来一直坚持唯美主义的先锋创作,在文学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随着海南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受到移民作家的启发甚至挤压,海南本土写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优秀作品值得关注。对于“土著”作家来说,这也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商品文化冲击下迅速变化的海南生活给当地作家带来了怀旧和沉重的焦虑。如何在写作中重建海南的文化形象,确立海南生命的价值作为生存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写作命题。在空见、艾子、李梦伦等人的诗歌中,我们依稀可以找到“海南家园”的精神内涵。我们也可以在林森的《小镇写作》中窥见海南的精神秘密。 作为经济改革的前沿,经历了setba之后 仔仔是当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擅长描写海南的日常生活。他的代表作《大秦帝国》 《双人舞》从地方的角度审视海南的日常生活,生动地描绘了海南公民的文化性格。《谷街后》向我们展示了海南省建立时当地居民的生活。小说通过对新老两代公民和新移民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海南社会在外部冲击下的精神困惑和历史转型。林森是海南本土写作的代表作家。小说《我们的三六巷》和中篇小说《我们的三六巷》展现了湿热海南小镇的生活氛围和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从更深的意义上说,它们表达了海南人对现代生活的创伤性体验,以及时代的冲击和海南生活中蕴含的顽强生命力。 傅郝勇是小小说领域的重要作家。韩邵毅在海南母系家庭有很好的写作技巧。李焕才是当地小说的优秀作家。它们共同构成海南本土小说家的基本阵容。 在散文领域,空见《关关雎鸠》 《海里岸上》等散文集是对众多复杂现实问题的哲学沉思和精神超脱,充满哲学反思。蔡郅的《赤贫的精神》 《卑微者的生存智慧》等历史散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试图捕捉和重构海南文化的精神血液。这种海南精神,被淹没在历史的深处,又被抢救出来,闪现在那些现代人物的脑海中。 海南的诗歌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海南青年诗人为主体的“高原”诗歌群,在中国重要的诗歌刊物上频频出现,并在全国产生影响。一群年轻的“高度”诗人在创作中相当活跃。除了早已成名并于几年前加入《高原》的蒋菲,他们主要是在当地长大的年轻诗人,如纪邵非、艾子、丽芙、王凡、邹旭、易米仪、陈亚兵、王广钧等。与2000年后定居海南的著名诗人多多、王小妮、徐静雅等人一起,共同塑造了南方的海南 海南,虽然它有远离主流文化资源的地理劣势,但也缺少各种束缚。海南没有什么历史负担,也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它可以先试一试。海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相信它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海南文学创作的未来是预料之中的。 (作者是海南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教授) 刘傅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