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国内 >

要产量更要保质量 "中国智造"离不开"中国质造(2)

  市场泡沫也是导致“中国智造”出现质量短板的一大因素。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加速,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机、机器人等概念热度不减,许多中小企业利用这种热度,制造劣质产品投放市场,做起“一锤子买卖”。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智能坐便器质量抽查结果中,智能马桶盖合格率仅为77.8%。智能手机抽查合格率也只有73.3%,均低于平均水平。对抽查结果名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主流品牌样品绝大部分合格,而不合格产品多由中小企业生产。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认为,国产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短板的深层原因是中国质量技术基础上的差距。质量技术基础是国际通行的概念,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质量技术基础的差距,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抓质量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支树平强调。

  不被质量问题“卡脖子”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浙江台州正式启动了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这项计划重点瞄准中外智能马桶的质量差距,并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3个环节,成立了政产学研检联盟。质检总局希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引导境外消费的回流。

  一个小小的智能马桶盖,引发国家质检主管部门如此重视,反映出“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全面发力已是大势所趋。

  过去,国内各大产业常被技术“卡脖子”。由于缺乏核电技术,核电站部分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建设成本大幅提升。在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成功之前,导航系统长期被外国主导,国家安全因此受到威胁。如今,随着“中国智造”不断升级,被技术“卡脖子”的情况越来越少,但被质量“卡脖子”的问题却日益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需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以此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中国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而从全球来看,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智造”升级,由此产生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一批国家级规划,这也意味着在“智造”升级的国家竞争中,占得智造升级的先机,关乎一国的经济地位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大步迈进。国家层面针对质量建设也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智造”夯实基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在国际需求明显不足、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商品结构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外贸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王亚君看来,要想快速提升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需持续优化商品结构,提高“中国智造”商品供给质量,从而形成以“中国智造”为载体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新优势。(记者卢泽华)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