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从《灿烂的话语》中第一次“集体亮相”看容庚

在广州博物馆收藏的13万件(套)中,有90多件珍贵的商周青铜器保存在文物仓库中。60多年来,公众几乎没见过他们的真面目。这批东西是著名学者容庚捐赠的私人收藏。1月15日,他们中的40人在广州博物馆特别展厅的“广州博物馆藏明青铜器展”上与你会面。这是容庚旧青铜器系列的首次大规模展示。连同其他100多件珍贵的镌刻青铜器,它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神秘和神秘的古代汉字世界。

Wen,Tu/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Bu Songzhu:林晖夏雯

青铜器铭文很难懂?

别怕 有规则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展出了四种精品,包括黄金、铜镜、皇家印章和古钱币、镌刻青铜器,以及广东大观博物馆提供的7件代表性物品,共计208件(套)。一级文物13件,二、三级文物23件。青铜器上的铭文少至两三个字,多至一百个字。每个角色都是决定性的,包含历史。

广州博物馆馆长李敏勇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已经策划并启动了一年多。最初的想法是以青铜器铭文为切入点,将它们延伸到其他材料的铭文中,用收藏品中的铭文来展示文物的风格和特点。然而,随着展览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只有青铜器才足以举办一个重要的展览。因此,它放弃了其他材料,专门制作青铜器。

李敏勇说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就岭南地区而言,它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地区。展览还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当地文化艺术组织收藏青铜器的水平。各种各样的相关收藏相对完整,在当地有很长的时间跨度。许多展出的文物是从先秦到清代首次展出的。例如,曾大宝和王月剑都非常珍贵。

此外,这次展览也是“碑铭”知识的普及。众所周知,观看青铜器展览最大的麻烦是我觉得我不能读太多的文字。我认不出一半以上的工具和名字。记者在展厅看到许多不同寻常的字符都标有拼音。此外,工具的命名规则也通过文字解释的方式呈现。副馆长曾玲玲说,青铜器的命名通常包括重要信息,如制造者、所有者、相关日期和家庭。通过这些信息,人们可以勾勒出两三千年前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活动的一些细节。

例如,商代在“雅朱府鼎”上的“府丁童桂”铭文,这是一种常见的金字格式,使用了已故家族祖先的“天名”,即十个词干:甲、乙、丙、丁、戊、已、新、仁等。其次是“祖”、“福”、“毕”、“木”的亲属,这表明这种器具是专门为祭祖而制作的。“姬子通爵”上的“姬子”字样是这艘船的船主的名字。商朝有“斋藤优子”船。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以“紫”或“紫”的形式出现的,这通常被认为是国王或族长的儿子。题词“截父癸青铜簋”采用商代青铜器中常见的省略号形式,只剩下氏族名称和祭祀物品。

铭文也显示了器物的功能,如“器皿卷父癸铜爵”。题词包括“卷”和“卷”,表明癸派父亲来自“船”家族,担任卷或卷的官职,负责起草和传送文件。周朝的“母亲铜像”是行进中的母亲的珍贵雕像。铭文中有“旅”这个词,一般认为它与行军和战斗有关。

1121958144.jpg

从先秦到清代 208件(套)精品看花眼

容庚先生在展览中捐赠的周代名剑“王月剑”是国家一级文物。剑架的左右两侧刻有鸟虫书法的“王跃”字。两边总共有八个字符,两千多年后仍然清晰可见。科学分析表明剑脊含铜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刀片含锡量高,硬度强。可以看出,工匠们对不同比例青铜材料的性能有很好的了解。1931年秋,当容庚在京派古寨得到这把剑时,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年就开始把题字“王岳”误认为“王庆岳”而不予理会。在1932年的除夕,它被转移给了另一位古地理学专家吴声。后来,当容庚在袁殊·田写的日本《周汉遗宝》书中看到“王月毛”时,他意识到这把剑中的“王跃”一词应该改为“王月”。是“王月剑”。他想把它还给吴声,但被拒绝了。1937年,容庚找到了一个“主旗鼎”,余吴声希望放弃他的爱。容庚说,“我会回到剑,三脚架会出来”。犹豫了几下,余吴声终于归还了“王月剑”。

曾大宝盆地与——“古代考古发现国”和今天湖北的古代曾国密切相关。曾大宝是“曾太宝”。太保是官方名称。题词中,“蒯”是它的词,“吉”是它的名字。容庚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它是以青铜器中的“盆”命名的。虽然后来的一些考古发现证明这是不正确的,但它在商周青铜器中仍有非常独特的价值。

此外,本次展览还可以看到许多其他历史时期的珍贵青铜器。1955年广州中山医学院出土了“周军师六面铜印”。六面印分别是:“周成公”、“周君石”、“陈成公”、“周成公的白物”、“周成公的白爨”和“白戟”。除了“负有公共责任的部长”的铭文外,其余的铭文都有边框。大量专家表示,印刷文本根据内容分为两类:一类与印刷文本的所有者有关,包括姓名、人物名单、家庭地位和官职,另一类是书面语言,如“白记”、“白爨”、“白氏”,反映了当时文字的格式和密封系统。“百济”是汉代下属向上级陈述的纪念物。“白友”用于叙述性信件。“白色物质”印在名字后面,专门用于书写和阅读。

3262966936.jpg

容庚旧藏首次集中展示

珍品之多令人咋舌

据广州博物馆专家介绍,世界各地商周时期共有超过10,000处青铜器铭文,包括礼器、战车、武器和乐器。广州博物馆展出的商周青铜器大多来自现代金石学和古书学大师容庚的捐赠。

容庚先生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是国内外著名学者。他写了30多部专著,如《金文编》 《商周彝器通考》。他也是一个罕见的收藏家。他一生收集了100多件青铜器、1000多幅古今书画和10000多本书籍和资料。然而,他持有“收集事实不容易,但分散事实不容易”的概念。他把他所有的个人收藏都捐给了这个国家。他说:“与其让它消失在我们身后,不如现在就把它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就。”1956年,容庚先生向广州博物馆捐赠了90多件青铜器,包括带刺的青铜鼎、带青铜鼎的青铜鼎、带青铜鼎的青铜鼎和带青铜鼎的青铜鼎。因此,这次展览也是对容庚先生的致敬。

记者查阅了文博二等研究员程存杰的文章《容庚先生商周青铜器藏品的流传及学术价值》,得知根据容庚先生捐赠范围广泛的青铜器的详细清单,据了解,1956年4月25日和6月30日,他分两批共捐赠了95件古代青铜器。其中,元、宋各1件,汉代5件,未用1件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