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上海人大与CPPCC议员就国际大都市江南文化遗产展

新华社上海1月17日电(记者陈静)——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的生长基因。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江南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为纽带,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

在正在进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员都把目光投向了在国际大都市传承和发展江南文化的主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委员陈银池17日指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拥有一批重要的国家乃至国际著名博物馆,收藏丰富,特别是“江南文化”,这是许多文化瑰宝的焦点,具有很大的特色。各博物馆以江南文化为主题举办了精彩的展览。然而,它没有很好地融合和互补,没有充分展现江南文化的特色和美。陈寅恪建议加强上海与江浙等地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切实有效的模式,构建长三角公共文化体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委员梅艳航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南文化在上海历史背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江南文化已经成为上海的战略资源。在采访中,梅艳告诉记者关于长江三角洲古民居的保护。他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古民居是江南文化最独特的“象征”之一。在访问期间,他发现许多分散在农村的古民居令人担忧,必须在不同的地方加以保护。

梅艳航告诉记者,在调查期间,他来到宝山区闻道苑,致力于保护和居住利用不同地方的古建筑。这里收藏了100多处已经建成和将要建成的古代徽派民居。梅艳航说,20多年来,闻道元在安徽等地区花费巨资建造古民居,并致力于恢复原貌。在花园里,古建筑的材料经过防腐防蛀处理后得以保存。今天,一些和过去一样古老的古宅已经成为文化中心,一些已经成为冥想大厅,一些已经成为大师工作室。在梅艳航看来,这些古民居不仅是上海的,也是中国的。闻道园可以成为国际大都市独特的“江南文化接待厅”,成为上海北部的地标。

委员会成员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江南文化接待厅”。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在政策执行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文道源是一位私人业主对徽派古建筑的热爱,也是他对老房子消失和萧条的悲痛。只有通过不断建设其财政资源,它才达到目前的规模。他建议相关地区政府、上海文化保护、文化旅游等部门携手,在各方的共同关怀下,让江南文化气息浓郁的闻道花园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王德迪,上海市人大代表,也一直关注江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认为建筑是可读的,古民居给都市人带来了江南文化的乡愁记忆。该代表还认为,古民居的聚集也是特色都市农业的代表,它促进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优质农业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城乡功能的相互作用。王德迪指出,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为江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作用。(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