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湿地”多元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时间:2020-01-25 17:08 来源:未知 作者:郭佩珊 点击:次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前三个字是关于仁,后三个字是和谐,和谐的前提是共存和共存。 首先,共生共存是事物的本质。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人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人类和各种事物的存在是什么关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人对此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态度是,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共生共存的,所以是和谐的,也应该是和谐的。共生共存是事物的本质,和谐和谐是事物的本质。这是为了强调它应该而且应该是。 共生共存的核心是“共产主义”。“共生”是指多种因素共同产生一种特定的事物,而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从事物的纵向发展和事物自身的经验来看,事物的存在是“共生”的。从事物的横向关系,从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关系来看,事物的存在是“共存的”。 “共生”强调事物的“自”。“吉”强调的是事物的历时性、连续性和连续性,是事物的生成、成长和发展。“共存”强调事物的“现实”。“现实”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存在和关系。它是事物的实际状态以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共生共存的基础是多元和谐。多样性与和谐是事物的基础,也是世界的基础。多样性与和谐是世界的主要道路。古代中国人一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多元和谐的结果,构成世界事物的基本物质是“五行”。 《尚书·洪范》是第一个提出“五行”概念的人:水、火、木、金和土。水是潮湿的,火是燃烧的,木头是对的和错的,金子被改造,土壤被耕种。谦逊而咸,因炎症而苦,因是非而酸,因皮革而辣,因庄稼而甜。 五行不仅仅是构成事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在中国文化中,五行是一切的基础。五行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相互生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被称为二阶天道。木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头赢得土壤,土壤赢得水,水赢得火,火赢得金,金赢得木头。战国中期,邹炎提出了“五德始终”理论。他认为朝代更迭可能遵循五德更替的规律。《吕氏春秋·应同篇》对此有详细的讨论:“每个皇帝都会幸福,天堂会先看到人民。在黄帝时代,天空看到了大鸟和大虫。黄帝说,“地方精神获胜。“地球赢了,所以它的颜色仍然是黄色,它的物质是地球。在禹的时代,天空第一次看到植物不会在秋天和冬天被杀死。宇成说,“木头是最好的气体。“木气胜,所以其色尚青,其事是木。汤的时候,天先见任堇出生在水中,汤说:金琪赢了。金子赢了,所以它的颜色仍然是白色,它的物质是金子。在王文访问期间,天师霍奇武从周社收集了丹书。王文说,“火气赢了。“愤怒获胜,所以它的颜色仍然是红色,它的物质是火。那些代替火的人肯定会有水,天空首先会看到水和空气占优势,水和空气占优势,所以它的颜色仍然是暗的,它的物质是水。” “和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都有“和”字。西周末年,王世博首次将“和”与多元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和”提升到哲学层面来讨论。指出:“和现实生活一样,不会继续下去。因此,第一个国王用泥土和金木来混合火和水,并使用了数百种东西。”儒家主张“和谐是珍贵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而不同。”孟子说:“时机不如地理位置好,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很难长期消除,甚至不可能消除,也不应该消除。文化差异有时不能也不应该根据价值来判断。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价值观标准,所以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胡适说:“东方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知足,而西方现代文明的最大特点是不满。”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中西文化最大的不同是西方文化强调对立、对抗、斗争和统治,而中国文化强调共生、共存、和谐与合作。在西方文化中,对立和对抗是事物的本质,而斗争和力量是事物的本质。在中国文化中,共存共荣是事物的本质,和谐合作是事物的本质。这强调了它应该而且应该是。 在西方文化中,世界上的一切都与33,354人和自然、人和人、组织和团体、党派和党派对立。因为它是对立的,它是对抗性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对抗,所以人们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以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就有对抗,阶级和政党之间就有斗争。这是一种二元思维。相反的结果不是共存,而是冲突、斗争、生与死。 在中国文化中,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对立的,它不是由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组成的。如果西方的二元对立强调异同,那么中国的阴阳和谐则强调和谐与宽容。更重要的是,它被阴阳分为五个元素。这五个要素的特点是多样性、多极、多元性、多元共存和多元共存。世界由许多元素组成,而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而不是两个对立的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的,而不是对抗性和对抗性的。这是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基本理解和态度。 世界的本质是和谐,和谐,而不是对立。这是和平,不是对抗。人类的理想是和谐、和平、与他人和平共处,不是战争,不是战胜他人,不是征服他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文化信仰和文化立场。世界的基础和事物的基础是多元主义的共存和多元主义的共存,而不是一个要素的独立和两个要素的对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思想和观念。 我们寻求的是“和谐”。它是以“和谐”为基础的“和谐”。它是通过“和谐”实现的“和谐”。这是基于和平与和谐的合作。这是实现和平与和谐的合作。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罗安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