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诗歌城”重庆奉节——鲁文扶贫“富头
时间:2020-02-08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房家梁 点击:次
新华社重庆2月7日电:参观“中国诗城”重庆奉节:鲁文扶贫项目“富头富袋” 作者高绿·燕兴 三峡高水位急关山门,自古以来就是一场自然灾害。现在这座桥连接了三个地方,一路通向和平……”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预备队55岁的甘利民在家乡重庆奉节县平安乡桃树村关门山大桥通车后写的一首“打油诗”。 奉节县平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开通的关门山大桥突破了村民与外界联系的障碍,实现了当地村民一个世纪以来的期望。甘利民说:“在我们从村子到平安乡之前,我们必须在凌晨4点起床,把我们的门涂黑,然后走3到4个小时。结果,一天过去了。现在关门山大桥开通了。开车只需要半个小时,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我特地写了一首诗来纪念这座桥的开通。”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正在播出。项目相关活动的落地和项目配套宣传的大力推进,使在国外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奉节人和奉节各界人士对家乡的建设、宣传和奖励充满热情。 记者走访了奉节,发现和甘利民一样,奉节人爱诗、学诗、诵诗、写诗,随处可见。奉节人与生俱来的诗歌抒情意境被充分点燃。 奉节是中国诗歌不可分割的“里程碑”。在夔州诗歌2000年的历史中,李白、杜甫、刘禹锡、王、陆游等数以千计的诗人留下了一万多首佳作。“世界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世界第一节奏诗”《登高》,“世界第一爱情诗”《竹枝词二首》(上)、“世界第一情景诗”《六言诗·赐傅作楫》都来自奉节。 取出第五套10元的钞票,背面有奉节区夔门的图案。夔门作为长江上的一座山川之门,孕育了以“诗城文化”为特征的夔州文化。 重庆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奉节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诗歌是其中最闪亮的瑰宝。目前,奉节正在全面打造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不断培育《归来三峡》等文化旅游产品,把奉节建设成为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和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强县。 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奉节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84.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18%,旅游总收入90.45亿元,同比增长27.48%。借助《中国诗词大会》通讯,奉节县的城市品牌、文化和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2019年3月,新版大型诗歌文化表演项目《归来三峡》在白蒂奉节市瞿塘峡风景区上演。截至目前,已有204场演出,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全县餐饮住宿支出约4800万元。此次演出以白蒂、瞿塘峡、夔门为背景,以诗歌为灵魂,以景观为载体,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展示了石城奉节的自然人文魅力,使诗歌更加感人肺腑。 ”奉节将积极打造“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文化旅游核心品牌,促进扶贫,重拾“三峡之巅”信心。重庆市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邹伯乐告诉记者,奉节县坚持把扶贫与帮助志愿者和知识分子结合起来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使贫困人口既有“富人的口袋”,又有“富人的脑袋”。 据介绍,《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和核心内容是重温古诗词,分享诗歌之美,感受诗歌之趣,汲取古人智慧和情感的营养,保护灵魂,与“中国诗歌城”重庆奉节高度契合。目前,奉节还举办了国际诗歌节,中国 杨树海说,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奉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挖掘人力资源,壮大旅游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独特的扶贫之路。 [编辑:方家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