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时评 >

交出美丽的“答案”谱写发展新篇章——解读2

2019是南昌色彩最浓的一年。今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的发展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昨天,记者邀请了市统计局局长夏小兰来解释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她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领导全市人民战胜困难、跨越障碍的战略决心。全市经济运行符合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在合理范围内,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时代新篇章,一张发展势头良好、幸福指数高的美丽“答卷”交给了全市人民。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9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比全国高出1.9个百分点。从省会城市比较来看,在外部环境稳定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市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工业、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处于中部领先地位。

行业稳步发展,有进步

夏小兰告诉记者,从供给方面看,南昌对“工业强市”的道路越来越有信心。这三个行业正在加快整合和发展。工业发展正在发出最强烈的声音。实体经济正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稳生产、强生产、活生产”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稳定的生产。2019年,全市农业经济结构将快速调整,现代农业将快速发展。全年建成3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农业园区全覆盖。农业园区的建立将进入该省的第一个广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53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占农业总产值较大的147.72亿元,增长4.1%;畜牧业总产值116.41亿元,增长0.9%。

二次生产。“决战产业”的氛围持续高涨,城市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力度更强。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653.82亿元,增长8%,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与全省持平。八大重点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机电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针纺织产业表现良好,贡献率为69.4%。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全市51种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占45.5%,比上年增长7.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达到99.2%。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14.2%。

三次分娩。在支持和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保证下,全市服务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新引擎”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729.47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41.05亿元,增长12.9%,比全省增长5个百分点。全年服务业新增5000多万元的重点项目174个,其中120个项目超过1亿元。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商业服务业

不仅如此,我市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了加强,投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增长1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6.3%,比上年增长38.8个百分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后劲。民间投资增长22.9%,比上年增长9.7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67.1%。对外贸易逆潮流而动,出口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61.77亿元,增长34.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2%,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5.78亿元,增长43%,比全省增长30.7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我市坚定不移走优质发展道路,“质量第一、效益第一”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经济指标更加匹配,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更加统一,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更加协调。”夏小兰说道。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去年的3.7336047调整到3.8336047.4336048.8,321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新的势头强劲增长。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2%,比全市规范产业增长10.7个百分点。高端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含量产品快速培育。电力电缆、沥青及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光电器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2%、30.9%和11%。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为我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发展潜力。积极实施减免税政策,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在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仅增长1.6%,其中5种共享税下降2.4%,契税下降13.7%,个人所得税下降37.3%。在此基础上,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997.07亿元,增长6.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546.92亿元,增长14.1%,占全市总收入的22.1%。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更加有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分别为1209.68亿元和1404.732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5.9%,贷款总额占全省近40%。

改革正在深入。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决定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已逐渐形成。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供给结构均衡、发展信心增强、投资环境改善的良好态势。

深化“三个成果一个补充”,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全市钢产量同比下降9.2%,粗钢产量下降12.7%,比钢产量低3.5个百分点,产能下降稳步推进。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96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比全省低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62.95万平方米,下降10.1%,比上年净减少18.25万平方米,库存清理有序进行。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去杠杆化效果明显。该市已投资394亿元人民币在182亿元以上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并已加紧努力,以弥补短缺。随着“经营服装”改革的不断统筹和深化,城市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强大的吸引力进一步显现,一些先行指标出现积极变化。2019年

居民的口袋越来越大。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36元,同比增长8.1%,比上年增长32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1%和1632元。城乡居民的双收入差距从去年的2.29下降到2.26。民生繁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用于民生,比上年增长3.4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75.7%、64.7%和27.5%。民生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教育投资增长41.1%,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2%。绿色发展深入实践,生态环境更好。2019年,全市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将下降9.76%,实现全年减排目标。电力生产结构将进一步向清洁、高效、灵活、创新的方向发展。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到9.03亿千瓦时,增长26.5%。其中,太阳能发电1.44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的15.9%,高于去年的13.8%。风力发电发电量5.72亿千瓦时,增长43.4%。该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是中国中部唯一一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省会城市,连续六年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PM2.5的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排名第九。空气质量好的天数为322天,优良率为88.2%。

夏小兰说,回顾2019年,全市优质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稳步赶超,取得来之不易的优异成绩。展望新的一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但城市良好的经济韧性和充分潜力的运行特征没有改变,稳定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当前新一轮“皇冠肺炎”疫情给我市经济带来的困难,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坚定信念,奋发图强,打赢决定性的一仗,打赢疫情防控战,落实好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发展,就一定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

(危机中的南昌日报记者林晓)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