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雪高歌”到“巴丽下城”文艺抗击“流行
时间:2020-02-17 0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黄钰涵 点击:次
(抗击新冠肺炎)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文艺抗“疫”增强心理“免疫力” 中新社石家庄2月16日电(鲁达叶昊)在新一轮的皇冠肺炎疫情下,文艺作品纷纷登台,帮助社会释放焦虑,促进“情感拐点”的到来。 “千年古县”河北武强位于赵岩腹地,是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乡”。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当地“非遗”传承人积极行动,先后推出《武汉加油》 《金鸡一唱百毒灭》等年画,被网友誉为“照片有温度,一张一张地凝聚人心”。 “颠覆僵化观念的作品既‘在大脑中’又‘在心里’。”有网友评论说,以抗疫为主题的年画不仅释放了人们最简单的情感,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免疫力”,也激发了社会对抗疫的信心。 无论是传统民俗还是现代元素,大量“自我赋权”的文艺作品在这种流行态势下涌现出来。心理咨询师徐天认为,这背后的反映是人们对理性集体倾向的积极探索和缓解情感困难的主动性。大量“平易近人、富于同情心”的作品的出现,是一种“缓解压力、满足需求”的自我创新。 自从武汉“封闭城市”以来,作家方方记录了他所见所闻。武汉文联主席池莉发表了一篇文章《隔离时期的爱与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作者莫言创作了楹联、诗词和书法作品,并积极参与了抗击“疫症”的斗争。 在“潜在”的公共问题下,艺术的职业障碍被进一步打破。在这个简短的视频平台上,大量的网民参与了记录手势舞蹈来帮助抗击疫情。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自发产生的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三句半”在互联网上被热烈讨论和转发。 在国外,日本白石少男少女合唱团成员演唱了日本作曲家兼钢琴家上野龙孝创作的《与子同裳歌》;北爱尔兰奥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米尔本小学孔子课堂合唱团用中文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印度女歌手黛博拉改编了歌曲《Imagine》来支持反流行病的努力。 随着文学艺术作品的频繁出现,关于“文学艺术抗疫”的利弊争论不休。此前,由“爱月同一天”和“武汉加油”引发的“文艺原罪”和“无用的文艺”等争论曾在网民中引发大规模讨论。 文学评论家孟戈认为艺术的目的地是一个看不见的历史标记,不应该被它的偏爱或灰尘所放松。在讨论利弊时,我们应该主动突破“再现”的模式,让嵌入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释放出最大的善意。无论是“春雪”还是“夏利巴”,正如荷兰画家梵高所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东西是艺术传达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