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严格遴选(3)
时间:2017-04-06 17:47 来源:新华社 作者:未知 点击:次
与十八大相比,中央对十九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比例、党员领导干部比例作了适当调整,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做到“三升三降”:即省区市、中央金融系统和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比十八大时分别提升了1.33、13.3、1.33个百分点;相应地,党员领导干部(领导人员)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二,比十八大时分别降低1.33、13.3、1.33个百分点。 为落实中央要求,各选举单位普遍提出了实现代表结构比例,特别是提高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比例的具体目标及落实措施,统筹考虑人选行业、领域和地区分布,确保广泛代表性。 安徽省重点推荐先进事迹突出、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代表人选,在推荐中严格把关,既看其工作业绩、社会影响力,更看其政治品质、政治立场。不少地方还采取群众调查、民主评议等方式,全面了解人选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等方面情况。经过层层遴选,各推荐单位上报推荐人选320人,其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245人,占推荐人选总数的76.6%。 江西、海南等省在代表产生的各个环节,都明确提出党员领导干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代表人选的具体数量和比例,细化结构要求,增强推荐提名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广西、云南等省区统筹考虑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和世居特有的少数民族人选。 云南有25个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李建松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指导中,要求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要高于本地区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该省确定的54名初步人选中,少数民族人选占50%,基本涵盖了25个世居少数民族。 中国农业银行坚持推优导向,注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行级及以上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道德模范等各类表彰中发现人选,重点关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工作一线党员、工人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典型。 为防止身份失真失实和“顶帽子”现象,各选举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准确认定人选身份,确保代表人选结构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江苏制定人选《多重身份认定表》,严格身份认定,杜绝有人在人选身份上偷梁换柱、弄虚作假,顶着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的“帽子”选进来。 规范产生程序 提高民主实效 对河南省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一份清晰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流程图”宛若“法宝”。这份流程图将选举工作划分为安排部署、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等7个阶段,并细化为27个步骤。根据这份流程图制定的时间表,工作人员倒排工期、严格时限,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保证做到步骤不减少、标准不走样、程序不变通。 无独有偶,为方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推荐提名工作,江西制定下发了推荐提名工作操作手册、流程图,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程序、步骤,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目了然。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代表产生程序,是选好十九大代表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央要求,各选举单位普遍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扬党内民主有机统一起来,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 各选举单位坚持“三上三下”,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遴选代表人选,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确保代表人选的产生充分体现党员意志。 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共召开2次全体会议、3次常委会研究讨论推荐提名工作,经过3轮推荐和2轮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证推荐出的人选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统一组织下,中央企业(在京)各级党组织层层宣传发动,精心组织近82万名党员参加十九大代表人选推荐提名。 为做好组织考察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分批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专门对组织考察工作进行部署,按要求实行考察预告和差额考察,广泛听取代表人选所在单位党组织、纪检部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光大集团不仅深入考察代表人选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还注意了解其所在单位党建工作状况和推荐提名代表人选的过程等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