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浩博手机版 >

广州机器人生产线日造单车2万辆 排全国第二(2)

  她举例说,一扫即开的智能锁是单车的核心部件。扫码解锁、关锁结账,那么这个小小的车锁不仅能够用于锁车,同时还肩负着定位、计时、无线传输等多个功能。在她看来,这些与传统单车迥然不同的功能促使制造商不断实现智能制造的技术进步。

  3月10日,由小鸣单车研发的广州增城区共享单车虚拟车桩正式运营。据了解,该技术实现了手机App、单车智能锁、停车区域的传感器三点联动,可以有效引导单车停放在城市的规定区域内。

  邓永豪表示,这项虚拟车桩技术研发半年产生,已申请了10多项专利。生产流程是典型智能制造。

  其实,以“智能制造 ”的方式改造传统产业不仅是单车制造。在广州中设,记者还看到该公司为广东温氏集团生产的养猪栏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明华集团炸药装配机器人生产线……

  “这几年,很多传统行业借助‘智能制造 ’实现了快速升级,重新洗牌。”李鑫渲认为。

  去年,广州中设还帮助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打造了全球首条养猪装备全自动化生产线。整条生产线总投资金额为3000万元,由物料到成品全程自动化生产,实现无人作业,每年可加工生产养猪栏架设备10万套,能满足200万头猪苗上市规模的种猪场栏架配套,年生产总值可达1亿元。除了农业,广州中设已为汽车、家电、物流、医药、食品、五金等行业提供了机器换人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李鑫渲告诉记者,去年公司订单最多的机器人生产线是剥鱼虾机器人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四五个机器人就可替代200多名工人,且效率提高70%。

  广州机器人产业走上快车道

  广州中设仅是广州智能机器人产业中一个普通的企业。作为广州“智造一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6年共集聚75家智能装备企业及机器人企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占全市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多年保持16%的复合增长率,其中机器人产值占全区智能装备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如今该区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再到下游应用集成的智能装备完整产业链条,这些企业形成了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强大“军团”。在本体及零部件制造环节,该区工业机器人本体产能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数控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前三,是国内最大的机床数控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是全国机器人行业龙头。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达意隆、佳研、松兴等声名远扬。

  瑞松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SCARA机器人”的运动精度目前与国际品牌的机器人标准已经实现同步化,并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而瑞松科技的机器人关键部件,已出口到技术门槛很高的欧盟,德国工业联合集团更是每年以订单形式集中采购瑞松科技机器人外部轴,为其属下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装备配套。

  在检验检测环节,黄埔区是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CVC威凯)等5家企业主导了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广州北斗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是华南最大的北斗系统研发应用企业。在研发设计环节,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个中国与以色列合作打造的机器人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院进驻。库卡、发那科等全球机器人巨头先后落户,形成了国际接轨、国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目前,广东省八大机器人技术支撑平台有3个设立在黄埔区: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

  暨南大学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柳宁告诉记者,随着富士康在增城增城的投产,广州的智能制造还将在增城崛起呈现“双核”趋动态势。“富士康显示器都是智能化的生产,这些生产线的生产商会聚积在增城,这样的配套成本会最小。”

  柳宁认为,去年广州推出《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建成珠三角乃至全国智能装备关键设备、技术供应和研发创新中心。增城也将成为广州智能制造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他看来,来自黄埔、增城的机器人,好比智造研发的“心脏”,正将新的血液马不停蹄地泵入珠三角乃至全国制造业的毛细血管中。

  在这里,共享单车为何“不受欢迎”

  “单车都被扔下江很久了,也还是不见人来管。”广州黄埔长洲岛的洪姐告诉笔者。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