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源自“人民的名义”
时间:2017-04-07 10:54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未知 点击:次
(图片源自网络) 最近,年度反腐大局《人民的名义》,在收获较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让“反腐倡廉”的理念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你这种人,就是专门用来对不起人民的!” “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 “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最后还是要以国家和人民的伤痛去消解。” “人们总会记住的,在国家崛起的过程当中,曾经经历过何等痛苦的刮骨疗毒,又有多少壮士断腕。” 没有“小鲜肉”“高富帅”,只有掷地有声的“良心话”“大实话”,这部剧令人动容之处,正在于每一个角色设定、情节起伏都是以“人民的名义”来诉说、展现。在当下很多影视剧创作都在努力强化和追求形式包装时,这部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反其道而行之,以精心打造的内容赢得了观众青睐。 《通书·文辞》认为:“文所以载道也。”一部优秀作品的评价标准其实很简单:典范、权威、接地气儿。“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成为话题中心并引领舆论,就在于这部剧本身就是亿万民众呼声的“扩音器”和情感的“大集合”。可以说,有多少人痛恨贪官污吏,就有多少人热捧这部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而在当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公平”和“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的名义》紧扣为时代鼓与呼的主题,以非写实但有血有肉的笔触,深刻剖析了“小官巨贪”的心理世界,官场厮杀、利益输送的“病树坏墙”。虽非首创之举,却因为与民众心声共鸣而在偶像剧和伦理剧泛滥的时代脱颖而出。 有人曾说“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内容一定是创作之本。”生活中,群众不仅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反腐倡廉也有参与的热情和权利。因此,影视剧不能只说家长里短,对于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也要着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凝聚人心、情真意切的上乘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衡水中学开分号,教育泰罗制能走多远?
- 下一篇:嘿!这间“屋子”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