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挂征帆
时间:2017-02-28 17:31 来源:瑞昌之窗 作者:未知 点击:次
这是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6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唱响了“好声音”:全年外资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分别为4.08亿美元、2.18亿美元,其中现汇进资6400万美元。外资外贸、境外投资、内资引进并驾齐驱,排名九江兄弟县市前列,并获评九江市内资招商三强奖第一名。 这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一园三区”内,到处是繁忙的建设和生产场景。新开工的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车隆隆,显现出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万润兴业、天瑞丰收等项目正处于“发育期”。两天没见,个头窜出老高……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在推进“五大升级”战略引领下,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多点开花”,既显现出市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又透露出未来赶超进位的潜力。 合力联唱 项目“引进来” 2015年底,刚刚履新的九江市委书记杨伟东来我市调研,他指出,“瑞昌要进一步放大沿江岸线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由此,开启我市推进工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升级的“新声”。 推进产业升级发展,靠的是什么?只能是企业和项目。2016年,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来抓,进一步夯实了招商安商环境,打响了引资选资攻坚战。“遍地拦网”,不如“精准撒网”。我市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为目标,将招商重点锁在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木业家居、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着力引进实力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6年,我市共引进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4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包括总投资200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20亿元的50万吨高档生活纸、20亿元的100万吨超清洁燃料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推进。全年在建重大工业项目有46个,总投资达528亿元,呈现出“大、快、好、优”等特点。以万润兴业为例,该项目主要建设50万吨高档生活纸生产线,自2016年9月开工以来,工程推进非常迅速,缔造了项目建设新的“瑞昌速度”。 强强联合 企业“走出去”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众多“瑞”字号企业及时把准航向,避过了险滩,驶入了新航道。 骨干企业“向宽处行”。亚东水泥、理文化工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攀升,理文造纸、武山铜矿等1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总数达126家;华亨宠物食品、蓝谷新能源在“新三板”挂牌。与此同时,立信红木、华中木业等企业加速转型,并在外资外贸方面步履稳健。 重点企业“向高处看”。2016年,我市新增专利过百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院士工作站1个;新洋丰复合肥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格雷斯科技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奥达科技产品列入工信部《再制造产品目录》。重点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部分企业“向外处走”。2016年,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家,欧文斯公司新办理对俄罗斯承包工程资质证书,并实现项目投资约260万美元;另实现对外投资企业有4家,对外投资总额为297万美元,分别为华亨皮塑(美国)53万美元、金三秒(越南)45万美元与(尼日利亚)49万美元、欧文斯(俄罗斯)150万美元,对外投资发展态势总体稳定。 上下联动 全民“动起来” 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依靠抱团发展,整体作战。在这个团队中,既有领跑者,又有竞跑者,也有跟跑者,共同组成了一支给力的“径赛队伍”。 一年来,市主要领导40余次带队外出招商,足迹遍及京、沪、浙、粵等10余个省市区,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制胜法宝。为了全面搜索和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市商务局建立和完善了“重大项目信息库”和“项目洽谈记录库”,使重大项目看得到、谈得拢、招得进。此外,我市还建立省厅、市局、企业三线联动协调机制,每周调度内资、外资、外贸企业进展,为开放型经济指标争先进位找准了方向。 “大组团,小分队”,我市以此方式开展专业招商和驻点招商。全市共组建21个招商团和6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多渠道收集项目信息,对重点信息及时跟踪。全年共收集项目信息507条,其中有效信息489条,全市组织外出招商300余次,接待客商260余批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市领导调研行政审批工作
- 下一篇:“三举措”强化计生信息统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