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文物摄影师用画笔把文物变成“防疫志愿者
时间:2020-03-17 11:03 来源:未知 作者:田博群 点击:次
秦陵文物摄影师用画笔将文物变成了“防疫志愿者” 博物馆里的“游戏精华”生活在赵真的笔下 本报记者杨莉 伏羲、女娲石像、秦兵马俑、东汉说唱勇士、西汉长辛宫灯.随着疫情的持续,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关闭了。然而,秦始皇陵博物馆的文物摄影师赵真却把各大博物馆中著名的“人物”变成了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提醒人们回去工作时不要忘记防疫。网友称,赵真用画笔复活了博物馆的“游戏精神”。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赵真参与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已有20多年,并常年拍摄该博物馆和其他兄弟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将文物创作成卡通人物一直是他的爱好,已经持续了近20年。疾病的爆发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一个爆发期。“几乎没有一天休息。”他说他已经创造了《执盾护卿——口罩的历史》 《防疫漫画之平安中国:疫情期间个人防护注意这8条》 《防疫漫画之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防疫漫画之雷神山施工图》 《防疫漫画之复工防护提示》 0103010(第一和第二系列)。在这些作品中,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著名文物都变成了萌萌的二手人物,有感情,有个性。他们像抗击流行病的志愿者一样,努力向人们普及防疫知识。 能够从大量文物中筛选出可以彩绘的文物,源于赵的一双慧眼。他已经工作了20多年,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中人物的身体和外貌有着惊人的记忆。他几乎一直收集关于文物的信息。“抗疫主题漫画要求主人公有一个特定的姿势,许多文物的姿势在那里随时可用,几乎可以随时使用。”赵真家的窗户在骊山,那里有一座供奉伏羲和女娲的祠堂。女娲掌握画圈的“规则”,伏羲掌握画方块的“时刻”。在此基础上,赵真用测温枪和工作证取代了“规则”和“条例”,提醒返乡工人及时检查体温。“没有规则就没有地方。目前,全国有14亿人响应号召,呆在家里守规矩。这是文化的延续。”伏和女娲的画像不仅存在于寺庙里接受崇拜,也存在于许多博物馆里。赵真也在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文物中看到过类似的图片。“这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圈很大,中国大地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 在众多文物中,赵真对兵马俑最为熟悉。在过去的三个星期里,他一直在秦始皇陵博物馆的一号坑里,为每一个雕像拍照并建立一个电子文件。“这是一个持续了近十年的愿望。过去,那只是在晚上。观众离开后,拍了一些照片。然而,流行病的到来出乎意料地使这项工作得以集中。”赵真每天在坑里呆6个小时,当他出来的时候,他完全衣冠不整,但仍然无法掩饰他的兴奋。“有一天,我抬头看见兵马俑的胡须上有一个指纹。这些是20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的指纹。”那一刻,赵真的眼泪夺眶而出。“我觉得自己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我和士兵们互相凝视时,时间正在消逝,历史的气息正吹在我的脸上。” 在赵真的卡通作品中,兵马俑出现过很多次,甚至五个人一组。因为在他心里,兵马俑一直都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生命。“当你拿出手机或相机面对他们,看到人脸识别系统一个接一个地识别他们时,那种感觉会更强烈。”经过20多年的友谊,赵真把兵马俑视为一个家庭。“它们是我们祖先的遗产。甚至他们的形象也是我们的祖先。”赵真说,当流行病来临时,人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兵马俑在这个时候被涂上颜色是很自然的。 目前,秦始皇陵博物馆仍然关闭,赵真的拍摄和漫画创作仍在继续。他希望疫情结束后,曾经出现在漫画中的丰富的文物图像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起到文化普及的作用。“如今,公众对博物馆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参观博物馆从普通的旅游变成了文化确认之旅。文物是路标。面对我们的祖先遗留在博物馆里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会思考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想去哪里。这加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赵真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尽一切可能帮助人们在文化验证的旅途中走得更深、更远。这样,恐怕他们就不能不辜负那些文物陈列柜里的“戏曲专家”的希望了。 [编辑:田伯群]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为什么巴赫的音乐“没有根基”
- 下一篇:世界电影业在这场流行病下的“裂痕”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