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洛阳西汉大墓出土的罕见墓葬器“宇文明”首次

洛阳西汉墓出土的罕见墓葬器“宇文明”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

新华社郑州3月17日电(记者桂娟双瑞)近日,考古学家证实,河南省洛阳市西汉墓出土的一批圆形玉器、带洞玉牌和金线属于一种独特的古代墓葬设备——温明——。这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器物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

"在西汉时期,有在死者的脸上放置玉佩、七头插头和温明葬礼的习俗。根据散落在死者头部的玉片和有穿孔的方形玉片的分布情况,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玉温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周研究室主任薛芳介绍。

温明最早的记录可以在《汉书·霍光传》找到。西汉大臣霍光死后,皇帝和太后“给了几百人钱、装饰品和刺绣品.东园中的温明就像一个战车系统”,规格极高。根据描述,温明的形状像一个方形的桶,里面有一面铜镜,它的一面是敞开的,盖住了死者的头部。

西汉大墓洛阳出土了丰富多样的高品级随葬品。在此之前,出土了一个装有大约7公斤液体的青铜罐。这种液体被证明是明矾石水,或古人眼中的“长生不老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主墓被转移到实验室并继续被清理,温明的埋葬器具逐渐显露出来。

“当第一次在棺材里发现圆玉、有洞的玉牌和中间有铜镜的玉时,我们以为它只是一些随葬品。”洛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西汉墓葬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潘复生说,玉器集中在墓主人的头、胸、腹部,排列比较整齐。虽然有一些疑问,但人们认为这可能只是墓主人独特思想的一种表现,结合了诸如稀有出土物品等独特现象。

后来,有人推测他们是温明的分散部分。因为有孔的玉片是方形和扁平的,它们不可能是玉石覆盖层,而且四个角上都有孔,应该用来编织在一起。然而,研究人员还不确定,因为没有发现电线或绳索。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在墓主人的头上发现了大量的金线,这消除了人们的疑虑。

"玉片由金线编织在一起,覆盖在玉的表面,从而形成玉石。潘傅生说,温明大多位于江淮和连云港、青岛等地之间。在温明发现的汉代墓葬很少,尤其是宇文明,这是首次在中原地区发现。

“温明”的意思是温暖而明亮。在汉代,人们关注生与死。除了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之外,人们还希望死后能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因此,玉和铜镜,在当时象征着光,被用来制作器皿和佩戴在死者的头上。

"温明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埋葬工具,宇文明是罕见的。坟墓的主人在他死前应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资产。“潘复生说,这一发现使得古墓主人的身份更加不确定。他最初被认为是县级官员。后来,他被认为是一个炼金术士,因为有特殊的陪葬品,如“仙药”。现在看来,他可能不遵守礼节。

目前,西汉主墓的实验室考古仍在有序进行。以期为研究西汉中后期高级贵族的生活习惯和丧葬习俗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墓主人的身份也需要进一步核实。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