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文学传统的延续和新变化
时间:2020-03-18 11:05 来源:未知 作者:郭泽华 点击:次
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机遇在于中国文学“后现代性”的语境特征,即在中国大陆大众文学尚未发展的情况下,应以网络文学产业化为突破口,重振网络文学的商业和文学属性,■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它不仅成为网络文学克服过度封闭和虚拟化的武器。这也成为了一个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契机。■中国网络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有着独特的发展逻辑,受制于中国文学整体发展的语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网络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断的突破。然而,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特征在研究领域仍存在争议。 许多学者将网络文学视为媒体革命的产物,并极力强调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断裂。这里的“传统文学”不仅指中国古典文学,也指传播广泛的五四新文学,还指具有媒介特征的“传统纸质文学”。网络文学以其虚拟性、游戏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形成了不同的接受方式、写作方式和文本形式等“网络特征”。然而,根据这种说法,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终结。它不符合中国网络文学的真实属性和发展语境,也不利于引导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形成中国文学真实的主体性建构。 网络文学激活了具有网络性质的文学的基本属性 网络文学具有商品属性、文学属性和网络属性。传统文学也具有商品和文学的属性,网络文学的网络属性,除了网络性之外,还影响着文学的商品属性和文学属性。例如,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相比,网络文学具有成本更低、话语符号增值更有效(如知识产权经济一体化战略)等特点。就文学属性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一方面表现出对“广义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又强调审美愉悦,尤其是对通俗文学的叙事、幻想、虚构和替代。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机遇在于中国文学的“后现代性”语境特征,即在中国大陆大众文学尚未发展的情况下,应以网络文学产业化为突破口,通过网络性来重振文学的商业和文学属性。 就此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不是“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中国传统文学对网络时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媒体变革不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辨析和理性理解。这里所说的“文学传统”不仅仅是“古典文学”,而是广义上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文学传统”。具体而言,它是以儒、道、释为思想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学,它不仅包含了唐宋诗词和优秀古文传统,还包含了古代神话、民俗等古典传统。还有通俗文学的传统,主要是指浪漫、武术、侦探和其他类型的文学,这些文学起源于明清时期,在清末民初后兴盛起来。此外,还有“新文学”的趋势,开始于五四,现在是主流。 在三大文学传统中,古典文学和通俗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最深,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实现”的现代价值观和网络文学的创作上 从文学类型和写作风格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也更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教授认为,从冯梦龙到当代网络小说,大众文学中存在着“古今链接链”。这一通俗文学传统主要包括《山海经密码》 《山海经》等构建的神话体系。以《封神榜》为特征的情感与世俗生活系统,以《西游记》为特征的社会小说系统,以《红楼梦》为特征的历史叙事系统等。此外,还有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现代武侠小说体系,以及以朱环地主为代表的玄幻武侠体系。然而,像《水浒》 《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传统也在战争描写、人性描写和历史想象方面影响了大量的网络作家。 中国网络文学对大众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现有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上。一些网络小说改写了《西游记》,赋予了《西游记》现代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有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一些作品以丰富的藏宝知识和曲折紧张的故事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也传达了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网络武术文学也从以金庸、古龙、梁羽生和文瑞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到“武艺”、“新网络武术”和“技术武术”等子类。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吸收传统的写实笔法和史诗风格。 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早期的网络文学更多地表现出对中国古代文化、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呼应,也表现出对新文学传统的疏离。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现实主义的兴起,新文学的影响日益加深。 网络现实小说《自我奋斗》成长故事的许多原型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影响,也反映了五四新文学中“个人自我”的价值。许多网络历史小说为普通现代中国人跨越民族历史节点、改变民族命运、实现自身价值设置了一种“反向攻击”模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史诗风格也被优秀的网络写作所吸收。阿内尔的《史记》笔是极其强大和宏伟的。它以一位大型国有企业董事的经历和变化为引子,将社会各领域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联系起来,深刻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贺的《《左传》》以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为背景,再现了大深圳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转型,具有广阔的格局、严谨的布局、真实而理性的人物形象、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深刻的历史意识。阿龙的《大江东去》描述了一代青年企业家的沉浮,程琦的《浩荡》,苦涩的《复兴之路》对工业建设的想象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小琪的《大国重工》对当下中国人的城市生存的思考,这些都融汇了知识和趣味,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这些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大多具有“大河小说”的气质。它们很长,内容丰富。它们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许多领域。它们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并在人性深度、历史意识和现实广度方面进行了创新。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它不仅成为网络文学克服封闭性和虚拟性的武器,也是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契机。 优秀的网络文学表现出文化自信和广阔的时空意识 我们还看到,网络写作的“文学传统传承”不仅表现在故事内容、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风格上,还表现在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对中国文学时空观念的回归和拓展上。任何文学形式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生成”的内在条件。在横向关系上,日本和韩国的动画、游戏、电视剧、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欧美的奇幻、科幻和悬疑文学以及日本的次级文化都影响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然而,就纵向传承关系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横向移植”,而且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网络写作的繁荣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想象”和“中国故事”的发展。在表达空间和时间方面,中国的科幻和幻想小说探索了宇宙的深处和人类的起源。他们还创造了无数神奇而壮丽的想象世界。如刘的科幻小说《《神工》》和奇幻小说《赤血与鱼的问题》等,都表现了中国人探索时空的精神和灿烂的想象力。在《穿越历史的小说》中,一大群在线作家创造了一种文化想象,这种想象跨越了从时间到90年代的原始社会,在空间上覆盖了五大洲的所有空间点。中国作家表现出了对时间和空间的广泛感知以及拥有知识的渴望。他们重新创造了“天下中国”的时空观,而不是“一国一史”。这一宽泛的“中国-世界-宇宙”时空概念的再现,拓展了民族历史文化的想象空间。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继承,也是文化自信的产物。 因此,一味沉溺于网络文学的断裂特征,无限肯定网络文学的激进表征,将导致后现代文化碎片的迷宫,重复现代文学发展困境的悖论逻辑,也将导致取消“网络文学”文学属性的尴尬局面。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信念,即中国网络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有着独特的发展逻辑,服从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同时,网络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机遇,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机遇。网络环境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消除文学类别的偏见、雅俗对立和地域差异等。从而在“整合与重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真正广阔、深刻、辉煌的文学繁荣局面,从而扭转了“现代文学”所造成的文学日益狭隘、狭小的局面。这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代中国的文化使命。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传统,在网络时代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复兴。 (作者:方巍,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郭华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