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700多年前朝鲜使团曾拜见忽必烈和李成秀的《大

今年早些时候,在新发肺炎袭击中国后,韩国积极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2月底,韩国新诊断的肺炎病例激增,中国也首先向韩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两国在疫情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和韩国是友好邻邦。

事实上,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接触历史。早在周朝,姬子(商朝的后裔)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箕子朝鲜。西汉时期,汉武帝在这里建立了四个郡。

918年,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将领之一王建被他的部下宣布为国王,他的国号是高丽。936年,王建消灭了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延续了400多年,直到1392年在李成桂被李朝王朝摧毁。

高丽王朝与中国的宋、元、明等朝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13世纪初,随着蒙古的迅速崛起和周边政权的逐步统一,蒙古与高丽爆发了几十年的战争,最终双方形成了翁婿关系,即高丽的君主娶了蒙古公主,成为元朝的丈夫。两国开始了和平交流。

1271年,忽必烈将他的国号改为大元,并于次年建都。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授予女王和王储的头衔。三月,袁婷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个消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高丽。高丽立即派了一个任务。李成秀被选为答辩官,记录前往大渡河的日常行程和信息。

七年后,李成秀将《大渡行》的诗和日记编成一本书,书名为《动安居士集·宾王录》。该书记录了建都(大部分基本完成于1285年)的一些情况,如长朝的宫殿制度、宴会的顺序等,也成为中国学者研究元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李成秀后来成为高丽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作家。几年前,李成秀出现在流行的韩剧《《王在相爱》》中,讲述了韩国时代皇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剧中,李成秀被刻画成一个才华横溢、直言不讳的大学生,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被贬后整理“北京之行”诗文

李成秀(1224-1300),朝鲜半岛高丽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名秀秀,号东安居士,高丽京山府(今韩国北庆尚省)嘉里县人。官员以敢言敢为而闻名,因此他们因嫉妒有权有势的人而多次被解职,而且由于过于忠诚,他们很长时间没有被国王重用。

1280年,李成秀又一次因为在书中说了些什么而被降职。那时,是忠诚的高丽国王——汉王在位(王罕是第一个娶蒙古公主为妻的高丽国王)。他娶了元世祖忽必烈汗的女儿,并突然在鲁杰利失去了公主。忠诚的国王认为李成秀“不服从命令”,因此将他斥为“龟洞老隐士”(《高丽史·李承休传》)。

李成秀被降职后,回到原来僻静的“龟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荣安堂”。他整天和佛教呆在一起。也许正是“诽谤名人和不知名智者”的现状使他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以至于他一再声称“投奔祥子去看海藏起来,把他的余生都送上银幕”(《动安居士集·宾王录》)。

当他被流放时,他喜欢文学和历史创作,对政治几乎保持沉默。有一天,李成秀在寻找残破简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他七年前随顺安燕到远大读书时写的诗和日记。在他的脑海里,他在大渡河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出现了,他还记得在大渡河结下生死之交的侯友贤院士。

回忆往事时,李成秀不禁感叹“两代君臣相见,源起沈,如昔”。感觉到这一点,李成秀把这些碎片放在一起,称之为《宾王录》。“客人”和“国王”也用来指元世祖的忽必烈,他在当时是“韦加奈”。年代

这时,统治朝鲜的元宗国王命令他心爱的儿子顺安·王厚·毛做他的特使,并广泛邀请国内著名官员和名人陪同他。陪同的官员包括“枢密院、御史、宋公松立将军(宋宋丽)、右大臣李成分成、景勇将军郑仁清、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户部尚书, 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主管家庭事务的部长,所谓的文书官员是负责记录中国代表团在高丽和朝鲜期间的行程的官员。 一般来说,对中国的任务被称为“空中任务”或“严演习任务”。其中包括所谓的“三大使”,即总司令、副指挥官和辩护官。辩护律师应负责记录代表团的日常行程和代表团的信息。任务完成后,这些文件将被收集并提交给国王,并作为数据保存。因此,需要有足够知识和修养的官员担任这一职务。

高丽国王元宗在选择文书官时头疼。据报道,已提交的候选人名单被多次修改,无奈之下,杜唐执事闵轩想起了以前的目录(职位名)李成秀,他取了一个大名字,但有一个小职位。元宗在这方面也相当开明,他说:“只有凭借才能,我们才能前进,我们为什么要离职?又命李成秀为书吏。"。当时,李成秀的家里很穷,元宗亲自给他三斤白金来整理他的衣服。

忽必烈先在万寿山接见高丽使团

1273年6月9日,朝鲜使团从荆凯(现在的朝鲜开城)出发去祝贺大都。六月是夏天的结束。虽然东北的温度比中原低,但在夏末会有风、雨和高温。

一路上,任务遭受了很多。根据李成秀的记录,“雨会下得很大,旅程会延长。“在两个月的旅程中,大雨持续不断。当任务到达东京(现在的辽阳)时,又被洪水阻断了八天。高温和暴雨的结合使许多任务成员生病了。李成秀也不幸患了这种病。八天之内,他不得不“在亭子里悲伤地吟诵”。他曾经写了一首诗说:“当风吹雨打的日子,平原变成了一条河,天空被封锁。”他还说,辽河可以跨越,吞噬天空和大片大片的银。

生病的客房充满了乐趣和秋天的声音。首先,你进入法院前的那棵树。如果你没有几千年的知心朋友,你不应该放心。

传教团一行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8月4日到达了“中央都城五里府”(中央都城是金州古城,元朝时仍有许多居民居住)。元朝中书省的官员欢迎他们。代表团住在一个姓楼的私人住宅里。元朝派院士侯友贤为伴,与他们交流日常生活。此时,代表团及其成员正在等待祝贺。

这时,除了高丽,其他元朝的使团也蜂拥而至。虽然庆祝团提前到达大渡河,但元世祖还是在开平(杜源开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周围巡视。

不久,元世祖洪吉拉皇后召集朝鲜代表团到万寿山东厅(万寿山原是金都万宁宫湖中的琼花岛,现为北海公园中的琼花岛)宴饮至中午。

8月24日,元世祖回到了大都。第二天,忽必烈在万斯广寒殿的玉堂会见了朝鲜代表团

1273年6月9日,朝鲜使团从荆凯(现在的朝鲜开城)出发去祝贺大都。六月是夏天的结束。虽然东北的温度比中原低,但在夏末会有风、雨和高温。

不久,元世祖和他的王后一起从方便宫进入昌朝宫,接受皇室的问候。各国的王子、大臣和使节正式向皇帝和皇后致敬。内阁大臣在向皇家大臣鞠躬之前喝了很久的酒,并鞠了两个躬。班长向前迈了三步,然后重新开始,鞠了两个躬,然后又鞠了三个躬。跪在你的左膝盖上,磕头三次。最后三声山叫万岁。

仪式结束后,大臣们脱下他们的礼服,换上了节日的军装。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候,元世祖特意为高丽增添了优雅,让它可以直接穿着正式的衣服赴宴,省去了很多麻烦。朝臣们又依次坐下,盛宴正式开始。宴会也有座位安排,侯秦望和他在顺安的一行人被安排在皇太子和国王的后面,而其他国家的使节则坐在“最后一排”的末尾在这一天的宴会上,出席宴会的贵族、大臣、各诸侯国的使节和帝国官员的总数约为7000人。如此大规模的宴会极其壮观。李成秀在《南村辍耕录·宫阙制度》中记载了宴会的规模,连当时的袁人都感叹,“兵变以来,就没有举行过仪式。”

巧合的是,第二天,8月28日,是元世祖的生日。大臣和使团再次聚集在昌朝宫举行宴会。朝鲜使节称赞元世祖对高丽的友好,称之为“淳化柳荫,遍于崀山和四川”今天的宴会和昨天一样大。

29日,朝鲜使臣在贞果寺北面的高梁镇毡帐中拜见了皇太子的真金,侯和淳安的真金在毡帐中大吃大喝,其余官员则在毡帐外。

振国寺在哪里?它现在位于海淀区白石桥地区。据《动安居士集·宾王录》记载,“自至元(1270年)秋、七月,皇后(即察北皇后)上书建此庙,此庙位于京师以西十里处,临江而立,南临。”寺庙在高粱的南边,这也和李成秀说的一致。

到目前为止,侯一行在顺安已经基本完成了任务。这次任务的前后经过被一位写书的官员李成秀详细记录了下来。李成秀在他的文章中多次称赞元朝的神圣仁慈。这些史料成为后人研究元代宫廷礼仪的重要第一手资料。

高丽使团享受特殊待遇

除了见证元代的宴席礼仪,李成秀还与元代的学者,尤其是元代的翰林侯友贤讲和。

李成秀和侯友贤的友谊始于他在娄底的时候。侯友贤院士被袁婷任命为博物馆合作伙伴,负责与高丽使团的交流。侯友贤向李成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五岁的五经大师”,自称是世界神童,李成秀也曾在《宾王录》录制过。在短暂的接触中,两人立即开始唱诗和歌。

双方通过翻译官员和笔谈进行交流,为原本无聊的日子增添了许多乐趣。应该提到的是,朝鲜人、朝鲜学者和官方文件都使用汉字,但人们不说中文,而是说韩语。虽然谚语是在朝鲜世宗时期发明的,但谚语主要流行于中低层,这也导致朝鲜君主和官员能够用汉字写诗,但不能用汉语准确交流。

可能是因为大渡城的许多人对韩语感到陌生,这使得韩语任务特别有吸引力。侯友贤通过他的诗歌讲述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四海之内的汽车和书籍一混,风雨同舟。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国家,装满了一篮篮的玉和丝绸来祝贺这座宫殿。子曹怨语,君子知义。自谓无才闻见浅,荒役耻录华东。

李成秀跟着唱道:“不要怪我不能和别人说话。知心朋友知道一件奇怪的事。九道门带我去天堂。我五岁多了,我崇拜皇帝

9月7日,朝鲜代表团的返回被提上日程。虽然认识才一个多月,但李成秀和侯友贤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成秀与侯友贤、姜与石、楼关等人(注—— 《析津志辑佚·河闸桥梁》亦未注明两人的全名)喝了一夜酒。李成秀又一次用他以前唱过的韵脚即兴作诗,留给侯:“无限的耐心和微笑,天骄不期而遇。这只老鸟被我扔进了中国的宫殿,年轻的凤凰跳进了紫色的宫殿。人们喜欢油漆和胶水,这是事实,而不是在夏天过于孤立。死亡、生活、贫困和天赋要求侯军少指向东方。

9月8日,朝鲜使团正式踏上了归途。两位大使侯友贤、江、任等前来送行。他们一起喝了一杯。根据李成秀的记录,“当这首歌被停止和感动时,是时候告别雨天了。”

席间,侯友贤不忍让挚友离去,又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深刻的离别之意:

寒冷角落里的鸡报了五更,满门的乌龟骑马回家来加速旅途。大雁飞得又远又宽,用绿色的烟雾填满森林,而马则带着清澈的草进入荒凉的斜坡。东海预计会善待你。西风无情地送客吗?当你离开时,不要敬酒,而要听阳关第四声。

李成秀也当场致谢并写了一首诗。遗憾的是,由于《宾王录》在流传过程中遭到破坏,这首诗的全貌已无法再现,这可能是李成秀留给后人的遗憾。

9月25日,李成秀一行到达鸭绿江。10月的第二天,他进入了开城,完成了使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一外交使命极大地加深了高丽与元朝的友好关系。高丽对此非常满意,加上顺安侯为顺安公,李成秀和他的一行都得到了奖励。这次“北京之行”暂时告一段落。

次年,1274年6月19日,高丽元宗去世。高丽大臣派李成秀、智宣和别古斯去宣布元朝的讣告。这是李成秀第二次来北京。遗憾的是,在此次外交出访中,李成秀没有见到侯友贤院士,也没有留下任何相关文字。

在第二次北京之旅中,李成秀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欢迎他家的儿子王罕(原名王建,1293年改名为王罕)回来。因为他娶了忽必烈的女儿,突然在都鲁吉里失去了公主,他留在了大都。那年7月,忽必烈授予高丽国王的称号。王回到高丽,登基为王。他是一个忠诚的国王。

几年后,李成秀因其言论被忠诚的国王解职。钟铉国王即位后,多次要求李成秀重返朝鲜。最后,李成秀在袁大德的四年(1300年)中,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结束了他作为一名秘密中尉、监督医生和林茨学士的传奇人生。《宾王录》称之为“本性诚实,不求世界”。在他的一生中,也许就像他在《宾王录》年《高丽史·李承休传》中所说的:“我能找到草,唱得更好,能打到地球,它能被纠正。”。我嘲笑我贫穷的家庭缺乏财产,当我空虚的时候,我会拿着扫帚享受我的女儿。

与中国文人诗文唱和

补白

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侯友贤第一次成为李成秀的“博物馆伙伴”。然而,在《宾王录》和其他文件中没有发现他的记录。《编后偶书》只提到”(李成秀)与侯友贤院士、同为院士。尤先五岁,五经大师,文学学士,被称为神童。见承修诗表,心服需诵之”。此外,没有更多记录。

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侯友贤第一次成为李成秀的“博物馆伙伴”。然而,在《元史》和其他文件中没有发现他的记录。《元史》只提到”(李成秀)与侯友贤院士、同为院士。尤先五岁,五经大师,文学学士,被称为神童。见承修诗表,心服需诵之”。此外,没有更多记录。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德志在《高丽史》 (《读高丽李承休宾王录——域外元史史料札记之一》,2008,第2号)的注释中提到了这种观点。侯友贤的经历与《中华文史论丛》记录的侯友贤非常相似。

至元六年(1340年),刘奉命制定《礼记》

不管怎样,它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位院士,侯友贤,对历史的影响并不大。他只是元代官僚中的一名普通学者和官员,但他们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中韩交流史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朝鲜王朝(1392-1910)朝鲜学派的先驱洪在1765年入清时是“严运动”的成员。他在北京会见了江南学者严成、潘、等人。这三个人都是当时不知名的科学学者。后来,只有潘在官场上得到了官位。另一方面,洪大众称他们是好朋友。回到中国后,双方已多次通信。后人把他们的通信汇编成《元史·礼乐志一》,这是两国交流史上的一个好故事。正是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两国的学者和官员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促进了两国的学术和文化发展。

陈豪(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田伯群]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