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灾难文学是一个问题
时间:2020-03-18 17:03 来源:未知 作者:郭泽华 点击:次
《鼠疫》销量大幅增长,《花冠病毒》需求旺盛,流行文学阅读热
如何写灾难文学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记者鲁·夏衍 马尔克斯曾在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说过,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一段时间以来,这本书触及了读者的“软肋”。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与疫情相关的非小说和虚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文学阅读的流行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花冠病毒》 ,旧书网喊价800元 2003年新皇冠肺炎爆发提醒读者非典。中国作家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一度成为热门搜索,旧书市场的价格一路攀升。 许多读者又开始阅读《花冠病毒》。他们对书中对病毒形式及其致命性的描述感到震惊。这本书对城市关闭和市民恐慌性购买的描述似乎与现实有着惊人的“契合”。“我12年前买了一本纸质书。新年期间,我把它拿出来再读一遍。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许多读者在微博上提到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花冠病毒》于2012年2月首次出版。关于这本书的销售,中南姬伯田娟副主编毛敏锋表示,这本书的版权已不在姬伯田娟,但他提到,在疫情初期,大量《花冠病毒》股票被消化。更令人惊讶的是,在2012年版的《花冠病毒》中,孔子旧书网的最高竞价已经达到800元,而且还有不同价格的书,比如500多元、400多元、300多元。在京东图书中,二手书的价格高达200多元到300多元。 " 3月20日。一种来源不明的病原体强烈攻击燕市,最初命名为花冠病毒。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血痰、腹泻和全身虚脱。患者人数已达到数千人,死亡人数已累积到数百人。”书中的文字描述被网民们誉为“神圣的预言”,而毕淑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没想到如此危险的流行病会在有生之年再次来袭。“虽然我用文学来吹哨子,但我认为这一幕还会重演。我应该在天堂。” 2003年非典来袭时,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了一个由八名成员组成的作家小组,在非典的第一线进行采访。在这个采访组中,只有一位毕淑敏的小说家,其余的都是报告文学作家。毕淑敏回忆说,她不像一些作家那样写邀请信,但中国作家协会对她有好感,因为她曾当过兵,是一名医生,有专业背景。毕淑敏说,当作家协会打电话来时,家里的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那时,她的母亲病得很重,需要护理。 据我所知,毕淑敏记得最多的是他每天晚上都参加北京的防疫会议。“这次会议激动人心,讨论了各种复杂而关键的防疫问题。例如,疑似病例是否应被确认为确诊病例。”会后,毕淑敏从台湾工厂走到长安街。曾经生机勃勃的街道死一般的安静,人类悲壮的感觉与她碰撞在一起。 记者们基本上在一年内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但毕淑敏沉思了八年。八年来,她一直在思考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战争。等待写作灵感是痛苦的。当梁万年博士给她一套隔离服时,她保留了8年。“我还没有写完这部小说。我不时拿出来感受一下。”陈伟院士那年给她发了干扰素,说她可以在前线采访中使用。这两个小瓶也保存了8年。虽然药物已经过期,但这些前线采访留下的实物“表明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在写作过程中,毕淑敏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作品,如人类进化史、人类瘟疫史和人类灾难史。她不记得在梦中见过多少次病毒。《病毒学词典》这本书在她写完小说后肯定被扔掉了,她不想再看到那些病毒的出现。过去的经验使毕淑敏坚信,新冠状肺炎疫情的发生绝非偶然。“这种病毒会一次又一次地与人类的血液斗争,并且会多次与人类斗争。这是一场我们无法逃脱的灾难。” 一个月后,《花冠病毒》将重新发布并列出。哪个酒馆 《鼠疫》 《血疫》 双双加印5万册 这也发生在中国。加缪的代表作《《鼠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鼠疫》》和理查德·普雷斯顿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流行期间成为当当网的新书榜。这三本书占据了热门电子书《20强》的三个席位。在北京的开卷小说畅销书排行榜上,《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排名第11位,是该书历史上的最佳排名。北京开本的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原因时表示,当“流行”遇上“爱情”时会发生什么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这些书碰巧相互吻合,并不断出现在优秀书籍的推荐名单上。一位中国读者在微博上说:“我一周前下载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并暂时把它加入了阅读列表。”科幻作家陈秋凡重读《鼠疫》开始流行。他说,人们可以从书中描述的大瘟疫中汲取力量和教训,然后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整个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这种现象,北京开本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流行文学不仅以各种推荐形式出现,媒体也喜欢引用相关内容。因此,这些书在市场宣传层面上的曝光度和关注度都有所提高。然而,在这种流行的情况下,读者自然会关心这个话题,所以寻找相关书籍是一种趋势。 媒体对流行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反应迅速。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新消息是《鼠疫》刚刚印刷了5万多册,不久将正式上市。《鼠疫》刚刚又印刷了50,000份,很快就会进入市场。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 “如果你不写,那就是一场灾难,这意味着忘记。”诗人兼作家于坚面对疫情发表了一份由中国作家撰写的宣言。他还说,如果没有这些目击者和记录,奥斯威辛可能会再次发生。对于作家来说,如何写灾难文学也是一个问题。 自疫情爆发以来,作家徐一瓜的《血疫》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在这本书里,瘟疫突然爆发了。几乎每个人都戴着白色面具过夜。恐怖笼罩着这座城市,笼罩在一种不真实的气氛中,人类完全暴露在灾难中。读者评论说,这本书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重温了噩梦。在噩梦中,你会觉得当作者看着人性的深处,他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悲伤。尽管如此,徐一瓜提醒作家们不要急于写灾难,不要匆匆写下笔记,而是要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花时间安顿下来。“小说是一门缓慢的艺术,也是一门发酵的艺术,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这就像酿酒的过程。如果酿造得好,它可能是好酒。如果酿造得不好,它可能会变酸。” 在毕淑敏看来,写灾难文学和流行文学是作家的使命和职责,但经验告诉她,没有第一手资料和亲身感受,很难写好。在这段非常时期,毕淑敏会见了梁万年、陈伟等专家领导人以及外交部长李肇星。他还采访了大量一线医务人员、康复病人和殡葬人员,见证了当时的抢购。毕淑敏说:“作家不能从远处看火。” 广西作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是预测灾难的人。他们经常编造未曾发生的灾难。这不是诅咒,而是警告。灾后的写作大多是反思。如果作者对两者都不感兴趣,这意味着作者对灾难主题不感兴趣。他说:“当我们真的写不出好的灾难文学时,我们不妨大喊:加油!这比硬写、盲写和随机写要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