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中的风雨
时间:2020-03-19 11:03 来源:未知 作者:苑菁菁 点击:次
湖北宣恩风雨桥,闻松拍摄 中国西南有这样一座桥。它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四大历史桥梁之一。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城阳于风大桥。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有许多像这样的风雨桥。它们就像一部文明史,记录着中国的文化遗产,串联着不同的时代。 独一无二的建筑 于风桥,又名华侨桥和浮桥,是侗族、瑶族、壮族和畲族聚居区特有的一座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和广西。风雨桥是随着这些民族的发展而出现的。因为过去行人可以在这里躲避风雨,所以它被命名为于风桥。 中国北方的桥梁大多由石头建成,而中国南方雨水多,森林资源丰富。因此,当桥建在水中时,木材被广泛使用。 湖南安化多山,水资源丰富。在群山之间,到处都可以看到蜿蜒的溪流和河流。桥是由水构成的。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域风格,加上长期繁荣的茶马古道,才形成了安化于风大桥的古建筑群。 于风大桥的桥身是木制的,纵横交错,结构严谨。虽然它不需要被钉和铆接,但它能抵抗风雨的攻击达一百年之久。 程阳风雨桥就是这样。它看起来像一个亭子和一座塔。桥体由不同尺寸的枞树榫眼连接。它不使用一英寸的钉子,但它经得起今天的考验。 在中国现存的风雨桥中,董建造的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将有风雨桥、鼓楼和吊脚楼。侗族人民称他们的建筑艺术为“甘兰”。据《魏书·僚传》,越人“住在树积木,这是所谓的甘兰”。“甘兰”是指房子。 与鼓楼和吊脚楼相比,董的桥是董建筑文化的缩影。每一座风雨桥都是亭台楼阁、楼道和桥梁的完美结合。在力学应用方面,桥梁的建造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连接木拱梁系统被建筑师称为“桥梁化石”。 在中国南方的村落里,风雨桥不仅方便通行,也是村落形象的重要载体,所以很多村落都修建了尽可能大而精致的风雨桥。 美丽的人文景观 风雨之桥是美丽的人文景观。 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你通常会首先看到它的建筑。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侗族村寨,你一定会被一座又一座独特的风雨桥所吸引,然后你就会领略到侗族神秘的造型艺术和文化。 城阳桥建于1912年,坐落在一座偏僻的山上,集交通、民俗、艺术于一体。走近它,我们似乎可以进入侗族文化的深处。 长凳通常设置在于风桥的走廊上,供路人休息或俯瞰。有些人还喝茶给行人解渴。于风大桥也是当地人唱歌跳舞、吹笙弹钢琴和招待客人的地方。 Dong镇的于风桥和闽东的廊桥属于一个谱系。然而,当廊桥进入东村后,它逐渐从原来的防风、挡雨功能转变为一种多功能的综合体。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风雨桥的真正含义,就很难真正了解侗族文化。 侗人有句谚语,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要过桥。当一个人出生时,巫师会计算他或她从哪座桥来到太阳。一旦桥被确定,人的生命将与桥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座桥坏了,需要修理。这座桥已被摧毁,将被重建。每年除夕,侗族人民都有祭桥的习俗,即祭奠自己的生命。这一仪式被侗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暖桥”。他们从穿的衣服里拿出一绺棉线、一小袋茶叶和一点盐,放在自己的桥下。 "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我的家 在侗族村寨,修建风雨桥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雨桥的发展可以充分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风雨桥建设资金来自私人捐款。当国家稳定和谐,国家富裕繁荣时,这座桥就会显得雄伟壮观。当战争爆发,经济萎靡不振时,修建的桥梁看起来破旧不堪。 中国南方有许多风雨桥。从古至今,它们不仅为人们旅游提供了便利,而且在文化上也是“活化石”。 与偏远山区的风雨桥相比,湖北省宣恩县拱水河上的风雨桥是“时尚”的。2002年,宣恩新丰雨桥破土动工,花了两年时间坐落在贡水河上,成为宣恩县民族街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风雨桥也叫“温岚桥”,是以《玄恩八经》中的“公水温岚”命名的。温岚大桥的桥面上有一个“木屋”来遮挡风雨。两边都有凳子供人们休息。这是一座风雨桥。两端都装有石梯来支撑桥面,这也是一座步行桥。这座建筑是景观的桥梁。 今天,温岚大桥周围形成的彩虹瀑布和亲水走廊已经成为宣恩县一道美丽的国家风景线。游客每天都来来往往。与此同时,于风大桥极大地便利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旅行。 特别是在宣恩县建设开放的4A风景区的过程中,以温岚大桥、鼓楼、磨达大厦为代表的民间建筑承载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在城市上刻下了独特的印记。 侗族人民通常认同这样一句谚语:每个人都有一座生命之桥。建造一座风雨之桥就是将更多的生命与世界联系起来。维护一座风雨桥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命。 “在风雨中,我会在风雨桥等你”。选择一段风雨时间,走在风雨桥上,可以唤醒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传销博客岗位保险单位恢复开放恢复工作有序进
- 下一篇:北京帮助真正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