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和博物馆一个接一个地重新开张街道和小巷
时间:2020-03-19 11:05 来源:未知 作者:苑菁菁 点击:次
在上海、苏州等地,书店、博物馆和图书馆相继重新开张,“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书籍的香味(解码)。”本报记者曹灵娟王维俭 图片展示了读者在上海都匀学院挑选创意产品。本报记者曹灵娟为《核心阅读》拍照。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像实体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纷纷恢复开放。 实地考察发现,进入博物馆和进入商店都需要通过网络实名预约、众多的保护“检查站”,以及新设备和新手段,如机器人和健康代码,以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虽然目前客流不是很高,但一切都在有序重启,从业人员正在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下午,阳光照射在玻璃幕墙上。在大楼的一楼,三名书店职员摆好了"摊位"和"你有预约吗?"记者最终被引导到电梯,登上了离地面——239米的“云书店”,它位于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学院。 朵云学院自2019年8月开业以来,一直是上海最受欢迎的书店之一。空中有空中花园,可以俯瞰浦江两岸的美丽景色。浦江曾经创下了每天4000人的记录,每天的营业额为14万元,需要长队才能进去。然而,疫情导致流行书店突然停止营业。3月2日,关闭了一个多月的多云学院重新开放。 被任命以真名进入,声望逐渐恢复。 另外两个女孩和记者一起走进书店。虽然面具紧紧地遮住了他们的脸,但他们无法把自己的雀跃藏在眼睛里。“他们一直呆在家里。现在疫情已经缓解,他们终于可以出去喘口气了。” 重新开放的书店缩短了营业时间,并实施了严格的预订系统,三个时段各接受90人,周末的预订量增加到每天470人。然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日期。“一般来说,每天有40到50名读者预约,至少一天只有12个人来。”多运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常教清介绍。 在书店里,你可以看到与读者久别重逢的喜悦。在空中花园,几个读者坐在几米远的地方,有的埋头读书,有的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一位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不禁感慨:“看,阳光多好啊!” 这不仅仅是朵云学院。这些天,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场所已经重新开放。 3月17日是苏州博物馆恢复开放的第二天。早上8点45分,离博物馆还有一刻钟,五六个戴着面具的观众陆续来到博物馆门口。根据地面上的白色指示线,它们以1.5米的间隔排列。“当我听说博物馆重新开放时,我第一次在网上预订了。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去参观博物馆了,我很恐慌。”住在姑苏区的陈仲高兴地说。所有访客都将在线实名预订。目前,只接受个人预订。每天最多有1400名游客,瞬时最多有200名游客。 自3月16日起,苏州第一批41个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单位重新开放,苏州第二图书馆是其中之一。在借阅大厅,30多名戴着面具的读者坐在桌前阅读。据统计,那天共有80人来到博物馆,借了1443本书。 开放一些区域,用科技来保护 从苏州博物馆入口到接待大厅,不到100米,但是中间有四个“检查站”。在博物馆的入口处,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但他们没有用测温枪测量体温,而是被一个白色机器人代替了,这个机器人有一个小脑袋和一个类似于成年人的方形身材。该机器人使用非接触式方法来测量游客的温度,这种方法每分钟能检测到近200人,还能快速识别没有戴口罩或没有正确佩戴口罩的人。 在收据里 为了做好准备,苏州第二图书馆提前订购了两套新的防盗门。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传统的金属检测功能,新设备还拥有自己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和红外测温系统。只要读者走过中间,系统就可以显示他们的体温、预约代码等信息,供安全人员识别。苏州图书馆副馆长魏飞表示,苏州图书馆已分批对员工进行防疫培训,并购买了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用品。每天从上午11: 00到下午1: 00,图书馆关门并进行全面消毒和灭菌。归还的书籍在上架流通前也将单独存放15天。 在有序开放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帮助。恢复开放前一周,苏州市文化广播电影旅游局和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会议,邀请了一批科技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科技防疫”方案。 江苏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强介绍,该方案分为四个方面:网上预约流量控制、馆外快速检测、一进馆双检、馆内智能防疫。 以前,由科技公司开发的“苏州市法规”在苏州的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的手动查看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有可能使用他人的代码或手机截图来混淆视听。”军方表示,通过努力工作,苏州博物馆实现了入口大门与“苏州城市代码”平台的无缝连接。观众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实现健康代码检查和预约认证的“一码双检”。通过时间从20秒缩短到1秒。“观众不需要出示他们的手机,人工检查健康代码的漏洞已经被消除。” 目前,苏州博物馆只有60%向公众开放,苏州图书馆只开放借阅中心。接下来,开放区域将继续扩大,游客数量将缓慢增加。“防控形势正在好转,但防控工作不应松懈。今后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但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军队说。 着眼长远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 虽然书店顾客不多,但店员们都很忙。除了每两个小时对整个大厅进行一次消毒外,书店还要求读者在店员逐个消毒后,将拆下的书放在专用手推车上,并放在书架上。 很明显,书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以前的人气。“我们预计不会有大量乘客,但我们仍然坚持先开门。书店是这座城市的灯塔。让我们先点亮灯塔来温暖心灵。”焦青说。 与朵云书院不同,思南书局是一家小书店,是一家个性鲜明的小众书店。它是去年12月才开张的。“我只想放开手脚,做好工作。我迎头赶上了流行病。我被蒙住了眼睛。”诗歌商店经理王欣说。 从二月到现在,王欣看着书店慢慢恢复。“完全恢复不是那么快,因为防疫和控制不能放松,但我们有信心。毕竟,生活水平正在提高,人们在精神领域的需求只会增加。” 在流行期间,实体书店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钟上海静安瑞欧店的经理袁洋第一次现场直播了他的生活。他在商店里对着屏幕说了4个小时的话,并带领网民们慢慢逛他的“无人书店”,因为那里真的没有人。”袁阳说道。 钟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私营连锁书店,在全国开设了24家店铺。书店副总经理金钟图书说,去年春节期间,舒歌的19家商店实际销售了800万元。与同期相比,舒歌的24家商店的销售额约为去年的1/10。 直播并不都是为了图书销售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金钟书说什么钟 现在,朵云书店每天营业到黄昏。焦青说,在这段时间里,他喜欢在书店关门后向窗外看,看着这座曾经在流行病肆虐时孤独的城市一天天醒来。“一旦空了路,慢慢变得繁忙;周围的高层建筑逐渐开始发光.这一刻,我的心很稳定。随着疫情的消退,一切都在慢慢重新开始。”王欣也充满期待:“这个春天有点慢,但我能感觉到它的到来。” [编辑:元晶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杭州文化大队恢复重大项目工作
- 下一篇:四川阆中约1500年前出土的六座南北朝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