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原”到“高原”——江西大学“双一流”
时间:2020-03-24 15:19 来源:未知 作者:[db:作者1] 点击:次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我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江风益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突破。 11个新学科已经进入了ESI世界排名的前1%。目前,该省有17个学科在ESI世界排名中排名前1%。这是学科建设的一大进步。 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分别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教学和科研建设的重大进步。 硅基发光材料、猪遗传育种、铵盐体系白钨矿绿色冶炼、热敏灸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西得到转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举办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期考试,进展明显。面对这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前景仍很遥远。 “双一流”迎接大学发展机遇 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11工程”和“985工程”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志。但是,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两轮改革发展中,我省高校的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南昌大学入选“211工程”高校。 2017年初,国家正式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那年9月,建设名单公布后,我省又一次感到尴尬。只有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一级学科建设名单。 "这是江西高等教育的真实写照."省教委和省教育厅的官员坦言,虽然近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合实力弱、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机遇,统筹规划,促进我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紧跟国家部署,我省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点亮“灯塔”,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2017年5月,省政府发布了省级“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8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省“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2017年12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发布了全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全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大幕拉开。 自省内“双一流”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双一流”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制定顶层设计,指明发展方向。省组织部、省教委、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民社会福利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有设置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协调落实财政资金、改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在金融形势下,我省已拨出40亿元支持“双一流” 南昌大学成立了专门学科建设办公室,在新材料技术和食品科技与卫生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中开展“专门学科”试点,赋予在建学科高度自治权,促进在建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产生标志性成果,提升服务能力和贡献。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明确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出发点,将小型发动机、无人机、加材料制造平台和空间人机环境四大平台建设作为学校航空发展领域新的增长点和独特优势,培育和帮助航空航天科技一流学科的成长。华东交通大学结合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建立了虚拟现实产业学院,促进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一流学科专业人才、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江西科技大学抓住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所落户赣州的机遇,积极与该研究所申请项目,聘请人员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形成技术成果,促进产业发展。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重点建设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南昌),努力打造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的示范窗口。(第二版)(第一版之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各建设大学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配置优质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 半个小时后,建设成果开始显现。 “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个周期,现在是半个周期。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高校的扎实推进,建设成果已经初见端倪。 ——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有四个学科进入a类,在中部六省的地方高校中排名第一。2018年,将有一个新的博士授予单位和22个新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排名第14位,增长88%。十一个新的学科已经进入了全球环境影响指数的前1%。目前,该省有17个学科在世界上排名前1%。五位教授进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表了511篇环境影响评价高被引论文。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项新成果。灵活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千人计划候选人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3名;培养了中国科学院一名院士、两名“全国优秀青年”、一名“优秀青年”、一名“青年长江学者”、九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带头人、三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十名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选拔了101名青年学者,培养了270名省级人才,包括省内主要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内新世纪100万名人才工程候选人、省内2000名计划候选人。 ——教学和科研实现新的提升。两项科技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六个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5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563项,其中重大项目28项,重点项目70项;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南昌大学与第一个交流单位首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一些国家科研平台已获准建设。目前,有4个 省教育厅有关官员认为,虽然“双一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人才培养能力不足、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学科发展不平衡、办学特色缺乏等问题。例如,我省的博士培养规模排名第24位,硕士培养规模排名第21位,本科生数量排名第15位,大专学生数量排名第10位。 江西的高等教育在全国仍处于“平原”地位,但走向“高原”的步伐是坚定的,“高峰”之路仍是漫长的。毕竟,“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很长时间。下一阶段,我省将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寻求新的突破。(罗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向“白衣英雄”致敬
- 下一篇:温暖的心南昌的“送粮兄弟”在疫情期间为4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