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时评 >

九江发现另一个革命遗址成立于1922年占地面积超

整体结构完整 红色标语清晰

瑞昌又发现一处革命遗址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谈思宏)在瑞昌市弘毅乡,那里有许多革命遗址,最近又发现了另一个革命遗址——,它是中共瑞昌县苏维埃政府(后来转移到双岗村的一个大区域)和红军第三师总部所在地。据初步研究,这座古建筑建于1922年,位于该市弘毅镇大凡村。这栋建筑的原主人是一对父子,他们的父亲叫谭松茂,儿子叫谭迪泉。他们都是晚清的学者,是当时这里的大家族。

这座古老的砖木结构建筑属于晚清江南典型的古建筑。青砖石刻雕刻精美,古民居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整个建筑占地400多平方米,一厅八室,共六个天井,用彩色塑料风和火烟囱装饰,正面有彩色塑料屋檐。彩色塑料主要由山水花卉、鸟类和人类情感组成,造型生动逼真。

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谭氏家族家谱,该房屋的主人之一谭迪泉,原名谭继喜,祖籍清县,泉,县人,官至。他于1882年正月初四出生在光绪仁武。吴,光绪年间任江西省知府,建安年间在九江县立中学被选为第十四任。在宣彤耿旭和辛亥的两年间,他被任命为柯氏八义学校的教师。他后来被聘为县政府和各种公共组织的官方医生。他娶了杨信光,娶了罗安湾的三个女贞姐妹,生了一个女儿。他娶了徐世南的大女儿和方博的妹妹。这场公共灾难发生在民国末年,即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

据当地村民说,谭迪泉生前在国民党县政府工作,但他也认识许多共产党人,关系密切。后来,在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许多共产党人遭到屠杀,瑞昌也不例外。由于谭迪泉的特殊地位,他保护了许多共产党人,很快就被当地的国民党民兵所嫉妒。1931年,谭迪泉去双岗村工作,突然被不明身份的人开枪打死。他后来被发现死在双岗桥的海滩上。不久前,国民党还谴责狄泉之死是“联共护共”的罪行。

彭、何长工、程、等革命先辈在鄂东南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色土地,建立苏维埃政府,讨论国民党地方民兵杀害敌群的问题。革命浪潮开始迅速发展。1931年,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继续向中罗、小港口、鸟巢、夏沫、石碧等地扩张,建立红色政权,发展党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同年,大凡村的大房子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瑞昌县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室。11月,中共瑞昌县苏维埃政府迁至鄂东南特别委员会下属的双岗村的大片地区。此后,它成为韶关瑞昌县委员会办公室和红三司总部。包括解放国民党鲍蕾村内窑洞下,红三师在这里指挥作战。

“那时候,大凡村里有许多志士仁人,都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谭仁群,大范人,时任中共瑞阳边区委员会副书记,后任苏联瑞昌县委副书记、韶关县委书记,王为委员。他们经常从这里出发,到湖北省阳新县龙岗彭阳军事学校参加学习、会议和培训,积极开展当地的革命工作。随着水下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

“不久前去世的红三师老兵谭荣学曾告诉我,1933年12月,红三师在湖南会师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红三师被打散,谭带领部分战士转移到大范村进行武装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前苏联政府所在地于1934年初被国民党摧毁并放火焚烧。1938年,保卫武汉的战斗开始了。日本军队袭击了弘毅,房屋再次被烧毁。”论华平的言论。

“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群众修复了它。在土地改革期间,它被分配给几个穷人和中下农民居住。改革开放后,这些贫农和中农发了财。这座古宅已经闲置多年,年久失修。沧桑已经改变,风雨已经侵蚀,许多历史遗迹已经逐渐消失。幸运的是,这种住宅结构今天仍然存在。”论华平的言论。

九江市史志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扩大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和建立几个苏维埃政府,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正在不断地从龙岗、杨刚的罗钟、小岗、燕窝和夏沫扩大到江西省瑞昌管辖的石壁、大湾、麦梁和双岗。这座老房子的革命历史与这一历史事实完全一致。

记者注意到,尽管房子破旧不堪,屋檐和门框都腐烂了,只剩下几块瓦片,杂草丛生,但整个房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大门上方的“支持苏联政府”的标语仍然清晰可辨。

“大范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志士仁人,成就卓越,前途光明。我们将把这座房子作为革命遗址,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以保护历史遗迹。目前,这所房子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红色史实还有待进一步核实和发掘。”大范村党支部书记向记者谈光荣。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