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作家张兰死于车祸纽约流行日记成为永别
时间:2020-03-31 11:03 来源:未知 作者:陈海峰 点击:次
中国女作家张兰死于车祸。 《纽约流行病日记》成为《永别了,没有再见》 “我早上醒来,发现我所有的梦都是白宫新闻发布会。似乎病毒已经侵入了我的大脑。”这是中国女作家张兰3月25日以笔名“纽约蓝”所写的日记系列“纽约人在疫情中”的最后一篇文章的开头。自3月7日起,她一直在纽约旅行,通过一系列文章《疫情中的纽约人》向网民报道纽约疫情的最新情况。这篇文章已经在国内许多媒体上发表和重印,这也引起了关注。不幸的是,当地时间3月27日上午10点多,她在乔治·华盛顿大桥附近被一辆福特卡车撞倒并死亡。她5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留下了20篇未完成的作品。 我想看看我女儿穿婚纱的样子。 最大的遗憾来自没有愿望。 “3月27日是星期五,那天晚上我睡得早。我没有接到妈妈的电话。午夜12点醒来,我看到母亲发来的短信,说我妹妹被一辆福特卡车撞倒,在过马路时死亡。当时我被蒙住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30日,张兰的弟弟张宁在电话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据张宁说,我姐姐比他大10岁,1969年1月出生在贵阳。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向69岁的肇事者莫斯库斯·考利斯发出传票。目前,家属正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我的母亲、我的姐夫和我姐姐的两个孩子正在纽约为我姐姐主持葬礼。流行的原因是我买不到去美国的机票。我真的很担心,也没办法。” 张宁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的姐姐在去世前与他分享了这些日记。“她问我这些文章是怎么写的,读完之后我的感觉如何,我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我认为她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叙述了纽约的疫情。她不为任何组织写作,她只为自己写作。” 在张宁的印象中,张兰是一个非常乐观和粗心的人。“她善良而简单,尽她所能帮助每个人。只要有人问她一些问题,比如美国教育、孩子的成长以及如何烹饪美味的食物,她都会耐心地回答。她原本计划在今年8月结婚后,于10月回去看望她的大女儿,但现在她因交通事故突然去世了。这些美好的祝愿成了最大的遗憾。”他说。 热衷于公共艺术事业 流行日记是开放的和幽默的 和张宁一样,张兰的老师和朋友也很难过。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李超德告诉《北青报》,张兰是该校服装设计专业1987级毕业生。她的父母都是艺术家,尤其是她的父亲,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是贵阳首屈一指的油画家。“张兰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接受艺术熏陶,唱歌跳舞,写诗画画,样样精通。上大学后,她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的各种活动。她在五四青年节和12月9日运动纪念日期间出现在戏剧中,非常活跃 后来,张兰考入了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文学硕士。毕业后,他留在美国设计媒体页面。她还加入了北美中国作家协会,主持中国文学,并建立了一个名为“意象坊”的文学网站,记录海外游客对故国的看法。“她让我写一份手稿,这是一篇短文。写完之后,我把它递给了她,并在“意象房”的网站上发表了。她还参与策展,开展了大量艺术推广活动,在华人社区非常受欢迎。”李超德说,他对这样一个热爱公共艺术的学生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痛。 著名的美国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小萍早年在苏州任教。张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观前街的夜市刚刚起步。晚饭后,我漫步到观前街。一个扎着短马尾辫,穿着灯笼形的炫目彩色夹克和牛仔裙的女孩冲了出来,引起了我的注意。正当我晕头转向的时候,她挥手向我打招呼。这样一个独立、奔放、不羁的时尚潮流引领者,已经成为我心目中张兰形象的注册商标,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张兰去世后,刘小萍贴出了一封追悼信,说她最近一直在关注张兰的《疫情中的纽约人》日记。“她冷静而真实地记录了每天的疫情,用她个人的生活视角和话语,使疫情简洁透明,同时向每个人传达她的乐观、豁达和幽默。在疫情的氛围中,每天确诊病例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纽约的日记就像镇静剂一样,坚定而温暖。 帮助美国的中国人减轻孤独 希望传递帮助 研究口述史的范海涛至今仍无法忘记张兰初来美国时在新泽西家中举办的感恩节派对:张兰用贵州青岩带来的玫瑰酱制作饮料,烤12磅大火鸡,甚至用韩国超市买来的粉丝制作贵州果冻。她还在晚会上发表了演讲,其中一篇给范海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你的痛苦和孤独,那一年我得到了很多帮助。我希望这种帮助能够传递下去。” 范海涛告诉《北青报》,正是在张兰的鼓励下,她才有了在美国生活的勇气。张兰要她花一美元买《尼克松传记》,厚得像块砖头,还带她去了她女儿的音乐会很多次。"对美国的真正了解是从一次又一次坐在蓝蓝的助理司机身上开始的。" 文/本报记者张 [编辑:陈海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典音乐作品的别名
- 下一篇:《地·施立坊》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