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称中餐扎根美国占据美剧:变成美国人家常
时间:2017-09-03 22: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台媒称,100多年前,中餐漂洋过海到美国,本是为了安抚华人移民的思乡之胃。100多年后,尽管美国的中餐厅几乎“全变了味”,但依然在全美各角落向下扎根。在华人口中,中餐永远有“家”的感觉。在“老美”眼中,中餐不只是填饱肚子,也成为高级餐饮的新选择。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31日报道,纽约饮食博物馆展出资料显示,美国第一家中餐馆1849年在旧金山开业,第二年就增至四家,1851年再增加至七家。许多华工进入美国,是造成中餐厅增加的主因。尽管这些中餐厅可以满足中国移民的思乡之苦,餐馆菜色也力求“原汁原味”,但受限于美国食材,不得不做出本土化的改变。 1890年以后,中餐馆为了讨好美国顾客,开始在食材和做法上有了明显调整,生意也渐入佳境,但1882年美国颁布《1882反华法案》,在美华人减少,中餐的生意也变得冷清,甚至无以为继。但二次大战美国人的仇日情绪,让中国餐馆抓住了翻盘的机会,并随着进入美国的华人移民和游客有增无减,中餐在美国的餐饮市场站稳一席之地。 报道称,100多年来,前往美国的华人不再限于福建人和广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上海人、北京人都来到美国,开餐厅成了新移民最易上手的生存之道,于是上海移民带来了榨菜肉丝,北京人卖起了北京烤鸭,四川人端出了宫保鸡丁。 中餐厅虽然在美国越开越多,味道似乎越变越远,或者说越来越符合美国人口味。中餐馆在美生存,不能只考虑华人的胃,针对美国人的菜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美国人对水果接受度高于蔬菜的习惯,中餐馆的厨师尝试以价格不高的水果罐头取代糖醋进行烹饪,反而引起美国人对于中式酸甜口味菜肴的追捧。让糖醋肉、陈皮鸡类似口味的菜超级受欢迎。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中国人希望透过投资餐厅获得在美国长久生活的机会。 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31日题为《中餐占据美剧晋升老外家常便饭》的报道还称,如今很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小就会用筷子,中餐不光只是吃,更成了“老美”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
相关阅读:黄焖鸡赴美开店引关注 围剿麦当劳肯德基能否成功 (原标题:黄焖鸡出海的冷思考)
8月底,一则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美国开店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也被众多业者视为中餐大举向海外拓展的重要事件。与此前赴美开拓的正餐品牌不同,黄焖鸡米饭以单品打天下,更亲民、更便捷,也更利于复制,因此有“正面围剿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论调出现也不足为奇。作为覆盖面甚广的单品,黄焖鸡米饭在开拓海外市场前,在国内已有一定意义上的品牌基础,同时,也拥有这类单品本身具有的较强生存能力,在海外拓展似乎更加容易。但也有观点指出,黄焖鸡米饭这一类单品相对缺乏传统文化依托,对外缺少购买点,并且进入国外市场后从档次到消费人群都难以匹配,故“进易扩难”。 赴美开店引关注 据悉,此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美国的店铺位于加州,并将于9月正式开业。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也已将此次开店当做新一轮的营销手段,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加盟商。 除了即将在美国开业的门店,在澳洲、新加坡、日本等地区也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加盟店,其中,大多由当地海外留学生或华侨经营。公开消息显示,这些海外门店同样是一次性收取加盟费用,由加盟商在当地购入鸡肉等食材,企业统一配送酱料。 针对此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美国开店,有观点认为黄焖鸡这种单品解决了中餐难以标准化的缺陷,迎合了现代社会对速度的要求,并且更健康,有望在洋快餐的主力市场打出一片天地;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仅是一家加盟店开张而已,只是开店地址不在国内,与其他一些主流中餐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
品类极简是出海前提 有争论就意味着有关注,对于杨铭宇这样的品牌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具体到黄焖鸡米饭这一单品品类,近期在国内的表现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此前,黄焖鸡米饭经历了疯狂的增长,并在规模上逐渐超过了同为“餐饮三巨头”之一的沙县小吃。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黄焖鸡米饭的扩张从2014年开始加速,店面数量从8538家增长到2016年底的40834家。疯狂的扩张带来了诸多问题,以最重要的酱料为例,许多非品牌的黄焖鸡米饭业者为降低成本,所购买的酱料是违规生产的假冒酱料。这种情况不仅曝出了黄焖鸡米饭当前存在的食安隐患,也体现出了这一品类目前无组织、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随机调查中,许多个体商家并无将自己经营的黄焖鸡米饭品牌化的意愿,仅将之作为糊口工具。业内人士指出,很难想象一种在国内口碑都较差的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后能有稳定的口碑基础,尤其是目前中国与海外的交流日益紧密,往来的国外人士之间的口碑传播很难不受影响。 也有观点指出,黄焖鸡米饭产品定位低端,在进入市场初期或能吸引较多消费者,但产品过于单调且创新不足,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北京商报记者之前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北京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东土城路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黄焖鸡米饭正在过时,每天的流水很难满足3万元每月的房租,因此考虑放弃黄焖鸡米饭这个品类。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市场出现的这种情况放到海外同样适用。尤其是像美国这种单品类速食餐饮发达的国家,黄焖鸡米饭缺乏创新的缺陷很容易在新鲜期过后陷入尴尬的局面。 但黄焖鸡米饭仍有优势,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作为一种简单的品类,黄焖鸡米饭具备标准化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进行流程化的工业化生产,并且成本较低,这一品类进入海外市场后也具有惟一性以及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进入海外市场时能够更多避免中餐正餐品牌所需要的较长市场适应期。
无品牌基础是硬伤 尽管黄焖鸡米饭这类极简单品落地海外难度较低,但长远的拓展业界却消极看待。朱丹蓬便直言,这类单品在海外市场基本没有长远的发展机会。尽管这种极简单品凭借自身优势推广容易,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由于在中国定位处于中低端的位置,众多在华旅游或者定居的外国人士,吃黄焖鸡这类极简单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这类产品在海外市场并没有很好的品牌基础,或者说没有购买基础以及品尝基础,这一方面是硬伤。并且海外就市场环境而言与之并不匹配、消费人群也不匹配,所以想要扩大规模是很困难的。朱丹蓬还表示,这类单品进入海外,一方面要考虑外国消费者的接受度,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有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以及传统的积淀。 在国内市场,黄焖鸡米饭这类单品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借力于外卖市场的兴盛。也正是如此,在国内大部分以黄焖鸡米饭为代表的单品经营者都进驻了主要外卖平台,外卖收入也占据这些业者日常流水的很大一部分。但许多海外国家并没有如同中国一般发达的外卖产业,也没有如此快速的外卖配送流程,更多只能依赖堂食。无法借力外卖的极简单品想要扩张,这也成为黄焖鸡米饭海外发展过程中的未知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