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助力“大产业”
时间:2020-04-14 09:37 来源:夏畈镇 作者:吴波 点击:次
夏凡镇是瑞昌市北部的一个工业重镇。由于传统种植模式单一,土地效益不足,该镇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镇党委和政府领导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创新思路,抓住产业扶贫的大好时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实践探索中确定支柱产业,改变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2019年,镇党委和政府带领村庄从过去的单枪匹马转变为联合开发。经过多次调查,最终决定由镇上的12个行政村联合成立一家公司。原有的491栋闲置厂房应该用来发展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扩大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聚集效应。“工业扶贫、农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化”三大工程应该结合起来,携手并进,取长补短。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实现先进带动落后、能人带动穷人、强村带动弱村的效果。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员数量得到加强,监管也得到加强。 吴荣华是镇上小桥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在秀珍蘑菇基地当门卫。有了这份工作,他能够稳步摆脱贫困。“固定工资每年可以达到16000多元。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摆脱贫困后的日子越来越好。镇上扶贫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贫困家庭带来了许多好处。在其他村庄有许多贫困家庭来到基地工作并能挣钱。许多农村妇女可以在不忙于家务和农活的时候来蘑菇厂切蘑菇。他们可以工作,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割蘑菇的日工资是1公斤,晚上0.6元,每公斤0.85元,每月近2000元。”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秀珍菇。计划年产秀珍菇60-80万包,年产40万斤,销售350万元。该项目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去年下半年共生产蘑菇25万袋,开业10万袋,销售收入18万元。今年上半年,计划完成剩余15万袋蘑菇的生产,并生产30万袋新蘑菇。每个村的集体经济可以增加10万元,这将大大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负责基地生产的村支部书记夏高兴地说:“有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里的资金,我们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想做的事。例如,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村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没有资金是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有了扶贫的工业基础,它也为群众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互相交流,增进感情。最重要的是,普通人已经改变了许多刻板印象和坏习惯。这个村子里打牌的人明显少了。每个人在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镇党委书记邓泽举说,扶贫产业就像一把钥匙,为穷人致富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打开了大门。因此,干群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更加活跃。为了发展扶贫产业,镇里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帮助。在去年的基础上,原有的秀珍菇产业基地不断扩大,每年生产60-80万袋秀珍菇。目前,镇政府已为该项目的实施预付了50万元,以确保工业项目能根据生产需要实施。工业扶贫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扶贫行业黄姜“整理包袱”重新开始
- 下一篇:农村饮水有益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