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
时间:2020-06-04 09:10 来源:未知 作者:[db:作者1] 点击:次
核心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统筹推进正常疫情防控,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消除贫困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验。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和抗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疫情防控的整体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本质宗旨和最初使命,也是党的斗争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牢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并将其纳入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在一切治国活动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打赢人民战争、全面战争和抗疫战争,确保胜利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进一步凝聚人民力量,创造历史成就。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剩余的全文 核心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统筹推进正常疫情防控,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消除贫困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验。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和抗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疫情防控的整体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本质宗旨和最初使命,也是党的斗争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牢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并将其纳入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在一切治国活动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打赢人民战争、全面战争和抗疫战争,确保胜利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进一步凝聚人民力量,创造历史成就。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生活第一的原则。它调动了该国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和最迫切需要的资源,全力以赴治疗流行病。治疗费用完全由国家承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检出率和治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感染率和死亡率。为了治疗新发肺炎患者,无论成本和成本如何,我们坚持所有应收账款都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处理,以避免一户一人泄漏。为了尽可能多地抢救湖北和武汉的重症病人,实施了“一人一策”和“特殊人员特殊护理”。在武汉确诊的2500多名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成功接受治疗的年龄最大的是108岁。“为了拯救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必须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追求和坚持,使得防疫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把握民生底线做好民生实际工作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定是大局。要确保疫情不反弹,稳定基本经济形势,确保民生底线。民生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支持这一底层,扎实做好民生的实际工作。 在防疫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他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省长“米袋子”责任制和市长“菜篮子”责任制,加强物资配置和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加强对残疾老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有效的防疫控制和有效的生活保障给了人们一种真正的安全感。 一个国家为危险做好准备是常见的做法。要把握民生底线,必须有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有更充分的估计。根据党中央部署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长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做好满足民生底线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之后,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必须肩负起底线责任。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并采取有效措施,既要做好包容广大群众的民生实际工作,又要做好针对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的民生实际工作。 国民经济是民生的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复苏和发展刻不容缓。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的恢复,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恢复经济发展的“加速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实际困难。我们将引导资本投资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如5G网络和数据中心。引导企业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新的皇冠肺炎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此时此刻,我们越是要从全面、辩证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综合国力经受住了压力的考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是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完整的产业体系、持续健康的产业链、丰富的人力资源、超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的抵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抗击艾滋病的严峻斗争再次表明,中国经济有着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的供给、适应和修复能力。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充分释放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克服工作中的缺点,认真解决“短板”问题。我们一定会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争取与贫困作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能落后。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与贫困作斗争,平均每年减少贫困1000多万人,创造了我国减贫历史上的最佳业绩。走一百英里的人是九十的一半。这种流行病加剧了克服贫困的困难。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战胜贫困所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理解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不应该放松、停止或松懈。我们要把提高扶贫质量放在首位,把重点放在深度贫困地区,把反贫困斗争推向更深层次。 及时完成战胜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审时度势,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善于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经营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不会停止改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宽。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凝聚人民力量创造历史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中国人民给了我们战胜这一流行病的力量和信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深刻理解人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凝聚人民创造历史的精神和强大力量,坚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成就。 这场严重的流行病不仅考验了我们党,考验了我们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考验了我们党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必须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取决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幸福不是来自天堂。幸福美丽的生活最终取决于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它。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已经到了决定性阶段。惠及十多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更加现实。新的困难和问题将随之而来。消除贫困和全面小康都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要空谈,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面对困难,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敢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作者是中央党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央文献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09版) (责任编辑:李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