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聚焦“深、精、远”开拓扶贫金融“血线”
时间:2020-06-05 09:25 来源:未知 作者:[db:作者1] 点击:次
新华社南昌6月4日报道(记者吴忠浩):“现在村民们跑的路越来越少,商品销售也越来越快。”江西省鄱阳县农产品商店的店主查卢生说。 2018年,在国外工作多年的查卢生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农产品商店,但当时他只能用现金来提货。农业银行分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农场管家”和农业银行的收款代码,允许村民在家里的手机上下单和购买其他商品,从而解决了农家店的支付问题。 过去,贫困地区缺乏金融基础设施,村民们花了半天时间去乡镇集资。随着金融普惠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情况已逐渐成为历史。 近年来,江西省在全省1493个贫困家庭有备案卡的乡镇全部实施了责任银行。全省3058个贫困村建立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6.4%以上。农民可以享受方便快捷的转账、消费和小额取现服务,无需离开村庄。 “在贫困地区开放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扩大金融设施,还需要降低金融服务。”江西省金融监管局局长魏秀昌表示。 江西多地农业商业银行采取“一村一月,全村推进”的模式,探索将每个行政村的农民和农业经营者作为一个群体客户进行管理,并在家中提供信贷服务。 在萍乡市芦溪县冯谖镇茶苑村,农业商业银行营销人员分成六个小组,挨家挨户地介绍金融产品,挨家挨户地调查资金需求,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现场信贷。两天之内,158名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被集合起来,其中60人获得了贷款。 “金融资源可以通过‘一体、村一村’等措施配置到贫困地区的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江西农村信用社董事长孔表示。 “你可以在忙的时候照顾家人,闲的时候来上班。”余干县一个59岁的贫困家庭吴春贤(音译)依赖于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创建的“公司基地贫困家庭”模式。他登上了大明湖万亩华海旅游扶贫项目的特快列车。他不仅作为股东参与了果树种植项目的分红,还增加了他的工作收入。"与贫困家庭的个体创业相比,工业扶贫的风险更低."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肖天星指出。 油茶贷款、脐橙贷款、竹子贷款、光伏贷款.近年来,江西金融机构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因地制宜创新多种信贷产品,创造了“金融金融业”、“金融扶贫工场”等数十种扶贫模式,准确满足扶贫需求。 “财政扶贫工作要根据当地情况和人民的需要来进行。它应该切中要害。”魏秀昌说道。 通过建立贫困村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江西金融机构向269个深贫困村和下属县发放扶贫贷款36.9亿元,扶持贫困经济215个,扶持扶贫项目86个,引进企业40家。 2019年,江西省金融机构共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82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35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今年2月12日,江西省上饶县内普顿矿山机械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江西省第一家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绿色扶贫渠道上市的企业。 “我们将在8个月内审查申请,并完成发行和上市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该企业的鸡蛋库存无法运出。金瑞期货独立延续了之前的“保险期货”计划,以保护3月疫情期间鸡蛋价格波动的风险。尽管鸡蛋现货价格下跌,期货公司还是为企业结算了24.9万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摆脱贫困后,我们将推动金融扶贫政策向常规性、包容性和长期性政策转变。”魏秀昌表示,下一步江西金融体系将继续加大扶贫信贷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稳步推进“扶贫后返贫责任保险”、“反贫困保险”等民生保险,为扶贫工作编织一条“底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