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时评 >

共享单车华丽“蛋糕”背后的思考

图片1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免费开

  春节过后,共享单车爆发式抢占三四线城市市场,街头巷尾不时能看到这些颜色鲜亮崭新的自行车。在方便日常生活之余,脑洞大的我忍不住要问几个问题。

  使用共享单车相当简单,大致流程是:扫码下载APP→手机号注册→交纳押金和使用费→扫码使用。

图片2

  我的押金去了哪里?

  各品牌单车都承诺押金存入专项银行账号,给使用人一种安全感,但这种安全只是看似美好。在APP内找不到单车公司押金是否有权使用(包括用于投资)、押金利息归属相关条款,可以说这两个点被回避了。

  当租车人使用习惯培养起来成为粘性客户,这笔钱很可能直到单车公司破产倒闭都不会取回。一个人200元,假设一个三线城市投入一万辆单车,公司即可坐收200万资金,当然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算。

  单车公司利用人的惰性融资、揽储。在《物权法》层面,金钱这种特殊的物,占有即所有。所有权人享有对物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单车公司以自行车短期使用权换取了巨额资本,这些钱去向不得而知。

  押金利息归属不明。押金,是一种民间广泛使用,法律没有明确定义的担保形式。这种非法定担保物权本就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不受法律保护。在没有合同约定时,所有权人(单车公司)享有押金法定孳息。如果未来发生共享单车利息归属纠纷诉讼,消费者会处于不利一方。然而,200元况且微不足道,会有人为了利息这点小钱闹上法庭吗?

  法律空白,没有合同约束。新生产业攻城略地来势生猛,正是你我的惰性和不在乎供养出了新兴的资本怪物。现在,你知道共享单车为什么这么火了吧?

  名为单车租赁,实为快速融资。共享单车模式绝非创新,公交车IC卡和公共自行车早有先例,无非借“互联网+”东风,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这块“蛋糕”外观华丽,引来资本大佬竞相分食、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新兴市场不应是跟风圈地的资本舞台,立法、行政机关有必要从法律制度和行业监管方面下功夫,促成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在盛夏等待)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