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时评 >

【全国两会地方谈】“获得感”是检验政府工作

图片1

  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时间,一份调查用超过57万受访者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讲述老百姓对过去一年中央政府各项政策的“获得感”。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中央各部委领导的民意答复及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等,在广大群众中可以说引起了很大反响,主要就在于敢于直面热点话题,“讲真话、说实话”、“出实招、谋实策”,实打实,给人民群众以满满的“获得感”和美好希翼。

  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显示,55.28%的受访者预期2017年收入会提高,13.52%的受访者预期今年家庭收入增长将超过20%。对此,有评论解读。“中国家庭收入高增长预期的受访者比例,创5年新高,老百姓‘全面小康’信心十足。”

  部委领导掌握的、代表委员提供的数据,以及媒体各种调查得出的数据,更多具体数据支撑着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的回顾。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2016年感觉幸福比例远超2014年,55.01%农村受访者认为2017年收入会提高,青海、西藏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省份收入信心指数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精准扶贫脱贫和扶农惠农政策的获得感。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政府工作的晴雨表。但“获得感”不是喊出来、夸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从政府的惠民政策和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中感受出来的,需要各级政府以民生为重、以人民群众为大,出实招、办实事,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经济,提高就业,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从方方面面给人们群众带来利益共享和实惠。

  “获得感”需要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办一些实事。现在,每年各级政府、机关部门都要提出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这已成为一种惯例,但不能停留在办十件、二十件实事的“数字”上,油盐酱醋茶,凡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要办,执政为民,各级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办实事要优先老百姓最关切、最迫切和最需要的事情,办一件是一件,办一件就要办好一件。办好实事,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切忌“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这样人民群众更容易到得“获得感”。

  “获得感”需要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仅体现在物质利益的直接获得上,同时,还要让人民群众感觉事业有干头、生活有奔头,这就需要以好的政策鼓舞激励人。一是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在诸多惠民政策中直接获得利益,做到无忧无愁。二是环境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在政府创造的宽松政策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到自强自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规范服务”、这些都是利于人民、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的好政策,关键还是要落实好。

  说到底,政府工作究竟怎么样,“获得感”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那么,如何才知道人民群众是否有“获得感”?不妨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搞些广泛的社会调查,听听基层广大群众如何说。这样,既有利于了解群众的“获得感”,又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群众更好地办实事,给群众以更多的“获得感”。(贾合祥)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