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好骑”是不少用户对单车的评价,不过,其相对自由的创新“共享”运作模式,与城市治理要求的接轨过程中却产生了新的管理难题,随意停放、频遭破坏等。如何化解这个两难困局,考验的不仅仅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有共享经济环境做支撑。 低碳的环保理念、创新的无桩停车模式、便捷的手机支付方式、资本的争相涌入,让共享单车这个新兴行业在北京、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成功运营,也在一些城市发展遇到了瓶颈。今年1月份,共享单车进入郑州,首批投放5万辆,分布在各条街道上,但是由于车辆乱停放,影响城市交通和市容,经常被暂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在太原,单车投放才刚“满月”,已出现单车倒地没人扶、乱停乱放、个别车辆被损坏的情况,此外,也存在单车的二维码上被贴其他广告等情况。 分享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人人参与,分享资源、信息和财富;二是门槛低、起点快、周期短,共享单车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城市交通、城管、工商、规划、环卫等部门的相互配合;且这些活动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打个比方,我们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摸索着穿过一段小路,才可能发现圣地,但这也有个前提,就是当地自然环境要好才行,而且你不能破坏环境。具体到共享经济,就是要帮助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打造创新的生态环境,应协调城市多部门相关工作;对于企业,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主动改进技术配合管理,并不断突破创新。对于市民来说,在选择绿色出行的同时,也要互相监督,倡导人人文明用车,用完单车后将单车停在指定的公共区域,方便他人再次用车。 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让很多市民担心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互相重合,造成资源浪费。其实,在共享经济环境下二者可以取其精华,协同发展。虽然定位不同,但都是服务市民出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车习惯和便捷性来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