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社会 >

两部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

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农计发[2017]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以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与要求,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财政部现就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大意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各地要深化认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创建申请和建设工作。

(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在更高标准上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新消费,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吸引和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打通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三)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在更大范围上发挥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为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开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创业创新提供“演练场”和“大舞台”,为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构建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在更广领域集中政策资源,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科技推广应用,推进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统筹兼顾,因地施策,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多种有效建设模式。二是以农为本,创新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坚决防止非农异化,不能成为少数加工企业的工业园。三是多方参与,农民受益。坚持城乡统筹,倡导开门办园、“有边界,无围墙”,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吸引多元主体、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设。坚持为农、贴农、惠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四是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发展绿色产业,创设绿色政策,推广绿色模式,大力推行农业节水,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污水、废气排放达标,垃圾有效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