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不应求!人工智能研究所来了
时间:2019-08-18 09:4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一位访客走过主题海报李翔的照片 在大学入学季节,许多家长发现一个新名称——“人工智能学院”出现在不止一所大学的名单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潜力已成为街头谈判的热点。如何将这个朝阳产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既能培养合格人才,又能准确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人工智能研究所将是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另一个加速器? 人工智能学院如“雨后春笋” 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从那时起,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就跟上了这一点。人工智能研究所已成为一所中国大学。 “关键词”。 这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应短缺的现实。据业内人士估计,人才数量达数百万。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高的门槛,因此具有研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目标。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分散在高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多个计算机系。毕业生很难掌握人工智能的整体素质。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71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设立了86个二级学科或跨学科科目。据报道,许多尚未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明确将“人工智能”的方向列入大数据和计算机专业培训的方向。 教什么?怎么教? 在为期半个月的会谈中,记者发现,不同学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例如,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建立了六个教学和研究部门,如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智能人机交互。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计划建立两个专业:“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和应用”。方向。 “人工智能属于跨学科领域。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做到这一点,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和优势进行安排。”杭州人工智能研究所党委书记彭东亮说。 目前,中国的许多大学都在努力将人工智能纳入一级学科。 “人工智能成为一门学科,将极大地促进高校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表示,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方面,中国和美国同时开始,采用合理的顶级设计。这将有助于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人才培养质量?许多受访专家认为,课程和教材是本科教育的“牛鼻子”,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如今,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设置仍然具有突出的“美国印记”,斯坦福大学等学校通过在线公共课程探索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模块。 “不仅我们的学生正在学习,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也在学习。”吴飞说,在初期阶段,中国的人工智能课程还应该关注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一个基于中国现实的优化计划。 据了解,为了尽快填补这些弊端,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科书编委会,计划从2019年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出版一批专业教材,涵盖人工智能核心理论及主要应用领域。 热潮中的冷思考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成为人才培养的热门方向。许多教育界的专家提醒我们,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高潮。应充分展示高校能否开设相关专业,甚至建立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特别是,我们应该避免“圈地思考”,避免蜂拥而至。 吴飞说,虽然高校拥有学科和专业的自主权,没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良好基础,缺乏交叉协作环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也无法获得坚实的支持。 “学校已经建立了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跨学科发展的政策,为教师跨部门兼职提供制度激励,提高了教师对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清华大学副校长尤铮说。 为了进一步弥补教师的不足,许多高校将人工智能列为全球人才招聘的重点。一些学校选择邀请企业人才到大学任教。例如,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将与科技大学共同建设。 目前,“中国大学人工智能(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已经启动,5年内将培养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教育部还表示,它支持高校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建设“双头一流”。 (记者朱涵) 编辑:王瑞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