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与‘四新’建设”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19-11-05 09: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11月2日,作为2019年秋季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重要论坛之一的“新中国高等教育70年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一流本科教育与‘四新’建设”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支持,由河海大学与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教育在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教育研究委员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协办。论坛邀请到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相关领导、学科专家、学者进行精彩的主题报告。 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沈扬教授主持会议 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沈扬教授主持会议,指出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介绍本次论坛将从实践层面,对一流本科教育与“四新”建设的内涵特征、方案举措和建设成效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教授作了题为《立德树人固根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的报告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教授的演讲拉开了本次论坛正式报告的序幕,从育人理念的角度、立足复旦大学,提出要立德树人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要借助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树立一流目标,打造一流品牌,贯彻一流理念。在教学上积极探索多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努力实现跨校共享学分在线课,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周丛照教授作了题为《科教结合,因材施教》的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周丛照教授分享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情况,指出要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科教结合、理实交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其他领域输送杰出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教授作了题为《工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教授从工科建设的角度,借鉴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经验,分析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的探索实践。他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变革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也对未来的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本科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保持育人理念的先进性;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方向;宽广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并重,为多元化发展打好桩基;提高专业实践课程质量,提供校企合作实践机会,学以致用;交叉融合,深化工科大类培养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忠锋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忠锋教授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为主题发表了演讲,认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向未来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完善大类招生、通专融合的培养体系,开展专业自评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将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炜教授作了题为《新农科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设计》的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炜教授介绍了新农科教育是一场人才供给侧改革,是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创新对产业发展新要求的响应,是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农科建设要求高校大力强化课程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大类招生制度、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和科研育人机制,试点荣誉教育制度,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育教学奖励,优化学生学业评价、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努力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构建良好教风、学风。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新工科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教授围绕新工科领域中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展望。认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要融合新文理教育、树人强基培养,多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培养,多项目、四年贯通、团队培养,全方位、个性化、多元化培养。 现场沙龙分享 在研讨沙龙环节,沈扬教授邀请作报告的专家学者们来到主席台前入座,就“一流本科教育与‘四新’建设”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分享。讨论热烈而又深刻,探讨了一流本科学校学生出国情况、工程教育中非技术类的培养设置、知识产权在新工科新文科培养中的嵌入模式以及书院制在高校中的存在方式,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论坛现场 一流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将本科教育放在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以本为本,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育人生态,才能源源不断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章) 责编:林佩瑶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