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教育 >

“三个联系”和“五拳”使主题教育“形神兼备

自第二批“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大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认真落实了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坚持高定位规划、高标准开放、高质量提升。在准确执行“规定行动”的同时,还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选择性行动”,促进了学校内外师生、党员、理论实践的“三通”,落实了理论、思想、创业、服务、纪律的“五打卡”。主题教育工作充满活力,效果显著。

“三联动”让主题教育“活”起来

College严格遵循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注重“修身养性”的最初使命。它将专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建设开放互动的党建教育社区,使专题教育更新、更有活力。

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联系师生。学院团队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先学一步,后学深,先提高,后现实”。它举办了六次小组学习,带领全体教师通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原著,要求每个人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的责任放进去,把自己的工作放进去,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记住自己的政治身份,增强责任感,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他们举办了三级研讨会,包括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就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安全稳定和后勤服务等关键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教师和党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组织者,主动与学生党员交谈,回答问题,解决疑问,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树立榜样。

注意学与做的结合,把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联系起来。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找出主题教育的实践定位,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起点,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举办“2019年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巩固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教学信息系统,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利用吸引人的学习方法,如一起看爱国电影、录制“我爱你中国”和“学习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flash视频来回答问题,专题教育被纳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观看学习《榜样4》专题节目,组织开展了“我周围的榜样”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学校内部的全面教育、融合与合作。在专题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三位一体教育”的要求,建设党建教育社区。充分挖掘学校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岗位的教育要素,实现“教”与“教”、“管”与“教”、“服务”与“教”的融合。深化与各级政府、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的合作。在探索建立政府、行业、科研合作模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塑造。目前,已与中石油大连销售分公司、普兰店市连山街、瓦房店市普亚乡王屯村建立党建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定期来基地参加辅助工作,接受社会锻造。B

“五打卡”让主题教育“实”起来

理论上打拳,从学习讲党课中获益。在带领全体师生党员反复学习和理解学校党委书记王小玮和校长陈国辉专题教育专题党课精神的基础上,学院总党支部书记带头示范,师生党员参与指导,学生党员在党课上学会了10分钟讲话。对于新生,二、三年级学生以“倾听国王、学习”为主题,以“青年梦、奋斗梦、中国梦”为主题,对于毕业生,以“不要忘记跟随党,在青年新时代勇往直前”为主题,对于入党积极分子, 以“加强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识,勇于担当、敢于行动的时代先锋”为主题,22个“微型党课”主题鲜明,内容精炼,加深了广大师生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把党的创新理论带进了头脑。

think插了进来,接受了红色遗产的洗礼。组织开展《青春中国,为你歌唱》红色经典阅读,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收集和编纂红色革命故事,以微电影和有声读物的形式解读、编辑和制作《红色故事》和《历史故事》,通过微信推广,增强学生热爱党的爱国情怀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组织教师、学生和党员进入大连市早期党组织活动教育展览基地、红星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基地,开展体验式情感熏陶,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种意识”,增强“四种自信”,实现“两个维护”,夯实信仰基础。

抓紧时间创业,在创新和创业方面获得人才。结合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管理专业的特点,成立了五个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学生规划、设计和宣传自己。二十二名党员带领积极分子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和创业竞赛并获奖。学生的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在学院的强大组织下,各种学术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并与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凝聚力。同时,学生在全国大学营销大赛、全国大学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大赛、全国大学数学大赛等重大专业竞赛中的成绩达到了新的高度,获得了许多优秀奖项和一等奖。

在服务中打卡,增加为人民服务的感觉。依托专业知识,遵循“网上育人、精准扶贫”的工作理念,动员和组织学院师生在瓦房店市普亚乡王屯村参与精准扶贫实践。创新和创业项目被用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组织实施党员和普通学生配对项目。以“百人成长计划”为载体,分类实施“典型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计划”、“创新创业计划”、“学习进度计划”、“关爱计划”、“行为管理计划”和“科研之星计划”等七个子计划,并保持良好的学生成长记录。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公交车站清扫、开发区图书馆整理、特殊教育学校专修班、农村农活、养老院养老等志愿服务,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防滑环等志愿服务。总共提供了2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党员的使命感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遵守纪律,在遵守纪律和法律方面表现出责任感。

“三个联系”和“五拳”使主题教育“形神兼备”“所有学生宿舍消毒”责任:林姚佩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