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色彩拥有全球认可的数字“身份证”
时间:2020-01-12 09:01 来源:海外网 作者:无 点击:次
中国红、蒂芙尼蓝、星巴克绿……这些熟悉的颜色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度。对于纺织品来说,色彩是表达个性和时尚文化的核心元素。色彩应用、质量控制和沟通贯穿整个纺织品价值链。然而,在纺织品设计和生产中,如何实现对织物颜色的高效准确控制和数字传输通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张瑞云教授的研究团队用色彩数字化技术为纺织行业注入了新的能量,帮助纺织行业实现智力转型和升级。“纺织品色彩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白色竟有上百种?颜色数字化势在必行 颜色数字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数据给颜色一个全球通用的标识,就像颜色的“身份证”。作为纺织工业大国,中国每年生产1000多亿米纺织品。然而,在企业的面料开发中,色彩的表达大多依赖于工厂老主人的“经验谈话”。由于需要人工配色和物理样品,织物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7到8天,并且缺乏对颜色的科学控制。 张瑞云指导学生做实验 自2012年以来,张瑞云团队开始从源头上探索,自主开发了全光谱染料的反射光谱系统和高覆盖色域系统,并为混色和单色创建了光谱匹配模型,确保混色样品和单色面料之间的高度匹配。该团队创新开发的纱线和织物精确配色技术,不仅实现了织物颜色的预测,而且一次将样品配色的准确率提高了95%以上。配色将离开“体验对话”,走向智慧。 大数据打造纺织面料云平台 一键实现智能检索和图像仿真 《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是产学研合作的丰硕成果。张瑞云团队依托东华大学纺织特色学科的优势,与世界知名的高档色织面料制造商合作,结成强大的联盟。努力解决纺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痛苦和困难问题,加强创新引导,努力用“硬核科研力量”走出国内纺织产品在全球竞争中的自我提升之路。 本项目构建的高效数码纺织面料云平台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于一体。它使用一个大的设计信息数据库来代替物理对象进行存储和传输。实现纺织面料上下游产业链和跨区域生产企业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它还实现了全球分布式生产工厂和重要客户之间的色彩数字传输,从而促进了纺织行业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发展。 张瑞云团队发起主题讨论 跨界合作是制胜法宝 纺织强国梦需要“科技创新”来圆 张瑞云表示,突破研究中的跨学科问题需要跨境合作和协同创新。纺织品色彩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是纺织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是纺织染整、纺织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云平台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创新。这项技术的真正落地和产业化离不开企业的应用和推广。 从“大”到“强”,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中国必须在建设强大纺织国家的梦想中打好“科技创新”的牌。张瑞云说:“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给以劳动密集型和经验丰富的生产为特征的传统纺织工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科学研究永无止境,他希望不断改进和升级这项技术,帮助加快中国纺织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展示中国在世界纺织工业中的硬核实力。(正文:单雯朱一超、杨玉章) 编辑:纪爱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