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孔子的故乡“老管仲”见证30年传统文化的回归

(新春见闻)孔子故里“老钟官”:30年见证传统文化回归

中国新闻社,山东曲阜,1月25日:孔子家乡杨勇军的“老钟官”,在鼠年的第一天见证了30年传统文化的回归,陪伴孔子的家乡万仞曲阜30多年,由于防疫和控制,没能按铃,但仍然早早起床,走进了城墙。

为了预防和控制新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曲阜文化旅游局取消了一系列“大年”活动,如“三孔”景区的晨钟开放、暮鼓封城、夫子庙表演、夫子宫表演、“三星”祝福、免费游览《论语》背面的“三孔”等。

这是多年来杨勇军第一次没有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敲响强大而漫长的晨钟,看着大门缓缓打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虽然按铃开门已经取消,但景区仍然正常开放。只要戴上面具。”50多岁的杨勇军已经在曲阜的万仞宫墙下工作了30多年,他早早敲钟,晚敲钟,欢迎游客。

20世纪80年代,在“孔子诞生地之旅”的表演中,杨勇军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远道而来纪念孔子,这位最神圣的老师。深受感动,他又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在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他有加入团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曲阜恢复了在——孔庙祭祀孔子的仪式。它的规格和影响逐年扩大,引起人们对圣贤和儒家文化的尊重。从那以后,曲阜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曲阜近距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杨勇军每天的职责是早上开门,晚上关门。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激励人们去感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项使命。这种使命感让他非常关心仪式的细节。”每一个动作设计和仪式安排都很精致。例如,曲阜现存的城墙是明代的古城,所以开幕式采用了明代的队列和问候方式,创造了更真实的历史替代感。

去过曲阜“三孔”的人常常感叹:在这里,无论是一个大叔叔乘公共汽车载客,还是一个大姨妈在货摊上卖东西,都充满了“墨水”。他们可以谈论孔子的家庭事务,背诵师父的话。

打铃打鼓30多年来,杨勇军亲眼目睹了曲阜“三孔”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儒家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地位的逐渐变化现在,每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三孔”都会迎来旅游热潮,春秋两季是国内外学者聚在一起悼念孔子的两个季节。“杨勇军认为,这是因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收获。“学习热”和“中国文化热”已经成为新时尚,真正见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回归。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在传统祭祀仪式和高端论坛的背后,是山东省政府文化厅和山东高校为坚持支持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回归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厅长王乐妍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省文化旅游大会上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在中国各地设立了儒家讲堂,包括社区儒家讲堂、农村儒家讲堂等。开展读经、孝文化讲堂等文化活动,扩大儒家文化的影响。

王学典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