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中国
时间:2020-01-28 09:09 来源:未知 作者:郭泽华 点击:次
千余件文物去年“回家”(文化脉动) 本报记者王珏 核心阅读 美国从中国归还了361件(套)丢失的文物和艺术品,意大利从中国归还了796件丢失的文物和艺术品.2019年,中国文物修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1000多件文物被归还。 近年来,中国积极有序地推动文物的追回和归还,为建立更公平、更公正的文物追回和归还国际规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展示归还的文物,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传达归还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理解文物的回归。 返还的文物数量和等级都很高,成为年度文物活动的亮点。 如果你回顾文物归还的历史,2019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2月,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交接仪式在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共有361件(套)从中国丢失的文物和艺术品被归还,涉及许多文物类别,时间跨度很长。这是2019年1月中美签署另一份限制中国文物进口的谅解备忘录后丢失的中国文物的归还。这也是自2009年签署备忘录以来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中国文物归还。 3月,在中国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的见证下,意大利归还了796件从中国丢失的文物和艺术品。这批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四圈双耳彩陶壶、西汉的彩茧形陶罐、唐代的彩陶骆驼、宋代的白釉雕花碗和明代的绿釉陶床。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批文物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种类繁多,保存条件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8月,曾伯可父亲的8件青铜器在跨境追踪后返回日本。从被怀疑在东京文物拍卖市场从中国丢失的曾博可青铜器的出现到这些青铜器的安全归还,经过五个月的密集回收努力,已经成功地找回了8件曾博可丢失给日本的青铜器。据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介绍,8件青铜器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1月,文化旅游部和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博物馆为圆明园马头铜像举行了捐赠仪式。何鸿莘先生正式将马头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莘先生协商,将马头铜像移交给北京圆明园管理局收藏并归还原址,结束了其百年回归。 11月底,国家文物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和土耳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一年多的密切合作,共同协助将两件非法丢失的文物归还中国。遗失文物的归还仪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举行。 回顾这一年,文物的数量、品位和意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柱表示,海外流失的中国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物的重聚和回归与国家混乱统治的兴衰密切相关,并紧紧触动着中国儿童的心弦。 文物回归的“中国之声”显著增强,文物从“中国实践”中的回归备受关注。 丢失文物的“回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艰难而危险的。每一件遗失文物的归还背后几乎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曾伯可青铜文物的回归,进一步探索了外交与犯罪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促进文物的修复。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得到线索,即将由日本拍卖公司拍卖的曾伯可青铜文物涉嫌在中国非法流失文物。同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并在3天内获得了近年来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相关线索。随后,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分别牵头开展外交谈判和刑事调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共同推进。公安部刑事调查局立即部署开展相关案件的调查取证。上海公安迅速启动,首先查出文物持有者的情况和文物走私的证据链等关键信息。在外交努力和刑事调查的推动下,日本拍卖机构公开宣布暂停文物拍卖。经过多轮协调和协商,文物持有者于7月同意无条件地将这批青铜器移交给国家,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可以说,曾伯可的青铜器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阻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境追回的最有价值的一批文物。文物的成功归还是文物部门、公安机关和驻外使馆共同努力选择最佳修复工作方案的结果。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合作和协助下,中国实现了日本文物的归还,为国际文物的追回和归还提供了新的实践案例。 流失到意大利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回归是过去20年来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最大回归。这也是中国和意大利根据两国政府关于打击和防止非法贩运文物的双边协定开展的第一次成功和切实的合作。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队在国家文物市场查获大量涉嫌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并立即启动国内司法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意大利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开展文物丢失的修复工作。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多个国家文物出入境检查管理办公室进行鉴定研究,向意大利提供详细的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并正式要求意大利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归还文物。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决定将文物和艺术品归还中国。经过12年的长期恢复,这批非法输给意大利的中国文物和作品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重要成就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合作追回和归还丢失文物的一个新范例。 中国积极有序地促进丢失文物的追回和归还,不仅是为了维护和适用现有的国际公约体系,也是为了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为丢失文物的追回和归还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国际规则。刘玉柱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流失文物的恢复和归还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多层次提高的崭新阶段。文物回归的“中国之声”明显增强。文物修复的“中国实践”备受关注,文物修复取得突破性成果。 动员各方努力促进更多遗失文物的归还。 展出珍贵的回归文物,如袁波铁、五牛图、楚王直接墓浮雕 国家文物局组织各种力量积极策划展览,向公众展示返还的文物,讲述返还的故事,传达返还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理解返还文物。已经在海外丢失了100多年的西周青铜“老虎伍兹”于2018年11月回归。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其分配给国家博物馆收藏。2019年1月29日,“老虎伍兹: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老虎伍兹”公开与观众见面。中国文物和作品输回意大利后,2019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意大利输回中国文学展”,展出了700多件文物。马寿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并立即在2019年底的“回归中国——”展览会上展出。制作精美的马头铜像为展览增添了光彩。到目前为止,圆明园丢失的12头动物中有7头已经回来了。十二个动物头从“星散”到“团圆”的旅程也向观众讲述了一段历史。业内人士指出,归还文物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了解历史,增强文化信心,也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贡献和促进更多流失文物的归还。 “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必须为之奋斗”。2019年文物回归的记忆被固定在12月26日。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文物抢救及西藏纪念展捐赠调拨仪式。《郑振铎等人关于抢救香港散落文物的来信》包括1952年至1958年郑振铎先生与“香港秘密收藏小组”其他成员之间长达166页的通信和电报存根,内容涉及收藏小组的建立、文物收藏原则、真实性鉴定、资金筹集等方面。 “这项工作很麻烦,但是结果很大,效果很大。我们希望继续努力工作,不怕麻烦,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支持。革命工作是麻烦。”“如果你为国家工作,你将不会后悔”.这封信记录了许多重要文物的抢救过程。党和政府重视抢救香港零散文物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材料,见证了新中国文物保护的艰难历程。老一辈为文物的回归而战的心在纸上。如今,国家的关注和社会的参与正在形成合力。人们期望更多丢失的文物会“回家” [编辑:郭华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贵州榕江侗族姐妹杨程兰用土布“逆行”编织多
- 下一篇:秦始皇陵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新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