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文娱 >

文艺界的“云”复工和“在危险中寻找机会”

2020年3月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对文艺界的“云”进行了5G现场直播,重返工作岗位“在危难中寻找机会”,再次启动

865397375.jpg

让公众感受到“汗与秦”和“昭君出塞”的历史文化魅力。丁根厚/光明

【抗疫复工两手硬 这些行业这样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艺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电影院、文艺演出场所、文博单位等均暂停营业。目前,许多文艺行业纷纷开始“云”复工——“云观展”“云直播”“云阅读”“云看剧”等各显神通。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文艺行业从业者积极“危中觅机”,重整旗鼓再出发。

“云看剧”“云观展” 宅在家中学文化

正月初一拍摄的照片,原本是三星堆博物馆的大日子。投资近3000万元人民币进行升级改造的综合馆定于今日开放。受疫情影响,开放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网站从地面转移到了“云”上。2月29日,10万人同时“走进”网上展厅。红毯签名、策展人演讲、虚拟现实参观和——的拍照,这一独特的“云开厅”,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网上“重返工作岗位”的一件大事。

人们坐在家里,戏剧来自“云”。3月2日,“保利云剧院”第一个节目正式启动,内容涵盖戏剧、音乐会、大师班、文艺战争流行等。观众可以在家在线观看现场表演视频。在“保利云剧院”的第一个在线节目中,赖声川导演的曹禺著名戏剧《北京人》、契诃夫著名戏剧《海鸥》,以及万方编剧和立陶宛导演拉姆尼·库茨马·奈特导演的戏剧《新原野》都赫然在列。

自1月26日起,中国评剧院开始录制经典咏叹调《无爱分离,评剧就在身边》的教学视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颤音号和微博持续发布。自2月7日起,中国评剧剧院与go to the opera App联手,通过互联网推出《狸猫换太子》 《杨三姐告状》等15部优秀评剧。

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丰富广大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28日,国家文物局紧急在“博物馆网上展示平台”上扩展了一批网上展示内容,以满足各行各业公众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表现形式进行网上展示的需求。

新增的展览内容是基于国家博物馆十大展入选展览和主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选展览。其中包括最近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举办的“鼠年中国十二生肖文物图片展——”、“红色中国革命文物数码展——”和“意大利遗失文物归还展——”等一系列国家主题展览。

各大博物馆不仅在官方网站上开放数字资源,还尝试在视频平台上引入“家庭旅游博物馆”的现场视频。据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归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物流失展”吸引了17.4万网友的好评。

“云打卡”“云排练” 磨刀不误砍柴工

音乐剧《在远方》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这是今年京剧院的亮点。北京表演艺术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儿童艺术集团董事长董宁表示,尽管排练还不可能,但演员们正积极准备每天在家练习,并在微信群中播放“云上打卡”视频,以确保疫情过后能迅速恢复表演。

除了音乐剧《在远方》,京剧团在策划和创作方面也有很多新作品。不久前,大型管弦乐作品《中轴》的策划将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北京历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员李建平通过视频链接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董宁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京剧团下属各剧团的生产和演出指标并未下降。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着更大的创造动力。

昆曲演员魏春荣的新剧《《救风尘》》原定于今年4月首映,而另一部新剧《《国风》》也在筹备阶段。现在她只能在家读剧本和练习。“过去,我们习惯于快速阅读和安排剧本,但这次用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可以与导演和编剧h

“云剪辑”“云直播” 探索节目新模式

受疫情影响,视频网站和主要卫星电视台推出了“云编辑”和“直播云”的新模式。

2月7日,湖南卫视率先推出两个节目《囧妈》 《嘿!你在干嘛呢?》。客人们通过Vlog分享他们在家里的“流行病”生活。《天天云时间》 《歌手·当打之年》采用“云竞赛”和“云配音”的录制模式。优酷的直播节目《声临其境3》和腾讯的视频《好好吃饭》比传统节目模式更具互动性,受到网民的欢迎。

据报道,由于《鹅宅好时光》的成功,腾讯视频正考虑将原创经典节目引入“云记录”版本。可以预测,越来越多接近用户的多样化节目和更具创新性的形式正在出现。

  (本报记者 郭超)

[编辑:王仕尧]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