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教育 >

一对90年后定居田间的小夫妻:现代农业中承前启

[标签:标题]

“如果你从事农业三到五年,你就不能学皮毛了!”这是90后夫妇和宁第一次打理农场时得到的最大忠告。在常熟的东邦镇,经过三年多的“摸索、爬行、滚动和敲打”,艰苦的工作和汗水早已习以为常。然而,系统的农业教育、扎实的专业背景和他们一直怀有的“农场梦想”使他们的视野与周围的人不同。回首攀登梦想之路,宁说:“近年来,他们赚的钱不多,但积累了经验。”

从不受待见到排队来学

这对年轻夫妇是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李钟奇皮肤黝黑,看上去憨厚。这个研究生主修植物保护。宁,园艺专业研究生,口才好,勤奋好学。李钟奇从大学一开始就在脑海中植入了“农场梦”,他在农村长大,年轻时在家乡农场观察农民。硬地种植的蔬菜卖得不好,许多在地里腐烂了。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严重板结,土壤质量下降。

[标签:标题]

“我想成为自己的生态农场,种植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李钟奇透露了创办农场的初衷,这也促使他在申请研究生时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生物防治方向。

所谓的“微生物培养”是指“通过细菌促进生长和抑制细菌”。它是指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利用天然有益菌制作生物肥料,用于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生产。李钟奇希望将从学校学到的技术理念与当地特色果蔬种植相结合,将微生物和富硒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改变周边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经营农场的第一个想法是春节后,李钟奇的玉米产量高,质量好。他曾经嘲笑他不施用杀虫剂和化肥。隔壁的农民赵书是个“书呆子大师”,他来找他要种子和方法。"我想先按照你的方法试着种一亩地!"李钟奇毫不犹豫地拿走了种子,并告诉赵书,如果微生物有机肥与化肥一起施用,化肥可以减少30%,如果种植第二种作物,可以减少50%。李钟奇说,要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只能靠示范。农民们只有在看到自己能赚钱的情况下才会跟随种植。现在,“基地农民”的模式已经被采用。从一两个家庭开始到现在,这对夫妇已经聚集了56个邻居的农民,让他们携手合作。

起步这几年 赚的是经验

常熟市东邦镇是江苏省著名的特色果蔬之乡。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和常熟市东邦政府共同批准5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30亩,一栋两层办公楼和一栋实验楼,并建设了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建设研究所,专门作为产学研合作和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基地。和宁是通过在研究所的专业实习机会与董邦联在一起的。从获得第一块土地到不断的开垦和扩张,这对夫妇现在管理着130多亩土地。拿到土地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除草、耕种土地、铺设水和肥料设施。高过头顶的杂草要清除,水管和肥料管要铺好,土质不能好,土地要翻过来造垄。为了节约成本,这对年轻夫妇自己也很忙。

[标签:标题]

田间的水肥设施老化,水管很细,遇到泥沙就会堵塞。在7月和8月,玉米将在拔节期抽穗,这可以承受这样的起止。白天,周围的农民使用了大量的水,水压不足。李钟奇不得不在凌晨1: 00爬起来,用手电筒照着他的头,手动疏通水管。“贪婪的黑人”忙了一个月。九月,当玉米成熟时,李钟奇来到这个城市参加农业机械执照、采摘、包装和包装的考试。宁云霞一个人搞定了一切。小女孩早上4:30起床。她太忙了,连一口水都没喝。当她第一次来到东邦时,她分不清镰刀和锄头的区别。她一天装70多个盒子。李钟奇骨子里有一种“顽强的力量”,他会完成自己的决定,但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动摇了,“如此痛苦,如此疲惫,并不是我们想成为“老板”的想法。2019年,两个一起创业的同学选择离开,这是自李钟奇经营农场以来最令人沮丧的一段时间。他没说什么,收回了同学的“股份”,大家一起吃了顿饭。宁夏云说,人们经常问她经营农场能挣多少钱。她和李钟奇学到最多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没有赚多少钱,而是积累了经验。”我们不必成为老板。我们只是想学习现代农业的理念,做些事情来灌溉我们的土地。凭借他们的专业背景、勤奋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农业有着光明的未来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标签:标题]

践行现代农业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从零开始,你可以借用任何你缺少的工具。如果你什么也学不到,那就学点什么。在过去的几年里,李钟奇已经收集了一些农业技术证书,如拖拉机执照和无人机种植保证。天空可以变成无人机,田野可以移动拖拉机。今年,这对夫妇买了一个新的旋耕机,过去它可以在土地上来回行驶几次。新的分蘖器可以直接打断杂草并把它们撒在地上。它结构紧凑,可用于温室。

[标签:标题]

这台新机器不仅运转良好,而且还“大喊大叫”。农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三年来的第一次“战斗”让这对夫妇意识到,他们不仅要擅长质量,还要擅长品牌,不仅要“长得好”,还要“说得好”。田里的金玉米是东邦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当地政府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了一个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帮助建立一个模型,品牌,渠道和赚钱。2017年9月,忙碌了半年多的和宁收获了第一茬“金玉米”,亩产约300公斤。通过农业旅游公司的微型商业平台,他们被冠以“大师的金玉米”的称号,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就卖出了800公斤,收入超过6000元。现在,主人的玉米升级了。宁表示,为了打造更好的品牌,他们不仅筛选玉米幼苗,还在幼苗生长和收获的各个环节使用微生物菌剂,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栽培和管理方面,早春玉米覆盖三层塑料薄膜,全部是人工除草,来回三次,不使用除草剂。2018年底,在李钟奇的创意下,师傅的金色玉米注册了新商标“东肖邦”。在今年的疫情下,丈夫和妻子也注册了他们的农产品网上销售账户。他们正在寻找网上的繁文缛节,主要热门是“董。新思想很快被接受,新技术被很好地发挥,新思想被打开。在90后农民夫妇的眼里,这是年轻人在农业上的优势。“我们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代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掌握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宁云霞对“新农民”的称号深感责任重大。她希望更多接受农业基础知识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并利用他们的知识、文化和信心,在山脚下的肥沃土壤中深挖。(贾、徐天英摄,南京农业大学)

[标签:标题]

责任:张洋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