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科学家和作家联合推出首届竹林碳
时间:2020-06-05 09:16 来源:海外网 作者:[db:作者1] 点击:次
6月3日,由浙江农林大学和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20‘世界环境日’全国首届竹林碳汇知识科普作品捐赠仪式暨“我们的低碳”论坛——竹林碳汇科普讲座”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希望通过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幼儿,学习竹林碳汇知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当天,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国模带领的“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专家组向低碳科技馆展示了他们原创的国家第一套竹类碳汇知识科普作品。这套作品包括普通科普书籍、科普童话、儿童漫画和卡通视频、科普短片等。它适合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读者。其中,竹林碳汇生态童话《幽幽篁国的竹林碳语》适合儿童阅读,原创卡通图画书《我是吸碳王》适合儿童和低年级儿童阅读,附带的卡通视频《我是吸碳王》已发布中英文版本,有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与作家和艺术家合作,通过文学、艺术、动画和其他形式创作科普作品。如科普童话《幽篁国的竹林碳语》,故事部分由王旭峰教授完成。我的职责是与创作团队讨论确定小说的背景和科学知识,回顾和修订书中穿插的20个竹林碳语言知识供应站,并介绍竹子、竹林、竹器、竹林固碳和温室效应。我们希望通过与作家和艺术家的合作,以各种流行的形式介绍竹林与碳汇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竹林资源来延缓全球变暖这一严重的环境问题。”谈到科普作品创作的起源,科普作品系列总规划师周国模说。 周国模是国内外知名的碳汇研究专家,浙江省专家,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从事林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在过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何积极应对,即利用森林来储存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此前,通过研究,该团队提出了竹林碳汇的监测和计量方法,增加了碳汇和减排技术,也克服了竹林碳汇进入碳减排市场的技术瓶颈,解决了竹林“如何固定碳”、“如何计量碳”、“如何增加碳”、“如何销售碳”等科技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六部学术专著和数百篇学术论文。 “然而,碳汇是无形的,而且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太深奥了。普及科学很难,我们对它知之甚少。然而,气候变化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学者们有更大的责任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周国模表示,为了更好地宣传竹林碳汇知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森林植被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竹子具有特别强的固碳能力,是真正的“碳吸收之王”。科研团队积极动员和充分发挥了各学科、各专业的师生作用 在当天的活动中,该系列作品的主要作者、著名作家、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旭峰应邀做了题为“《地球发烧了,喂它清凉药——绿水青山里的幽篁国》竹子碳汇”的科普讲座。杭州温韬小学的几十名学生代表在现场听了精彩的讲座,并率先收到了“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专家组的《幽幽篁国的竹林碳语》等阅读材料。王旭峰说:“文学当然可以与科普结合,尤其是与文学中的童话结合。童话的文学方法是丰富的,但无尽的想象往往像天马行空一样天马行空。只有把它们与科学联系起来,它们才能呈现出自由和规律的复调美感。” 王旭峰说:“有许多以科学精神和知识为文化背景的作品,但它们的表达是不同的。我们的科普童话书《幽篁国的竹林碳语》的作者由作家和科学家组成。科学是真理,科学是美。只有在使用科学的人手中,科学才能显示出各种音调的变化。如果我们想成为从科学中造福人类的真理的传播者,我们必须从娃娃开始。童话和科学的结合应该被认为是普及科学的一个非常明智的方法。” 据介绍,科普读物系列《竹林碳探测器》面向所有人群和所有年龄段,捐赠作品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浙江农林大学的创意团队希望通过流行的动画形式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竹林碳汇的知识,同时引导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它希望通过向公众讲述一个“低碳故事”来促进公众实践低碳行动。周国模说:“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低碳生活从你我开始。碳汇知识的科学普及也应从娃娃开始。准确的科普知识对他们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儿童节和世界环境日前后推广捐赠竹林碳汇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先后向全国竹产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各类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赠送科普图书,并在“两山”概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召开了推介会。包括四川宜宾、江西井冈山和杭州临安区在内的全国数百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收到了捐赠图书,共惠及近20万名学生。下一步,创意团队将继续向各类群体,特别是竹产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各类小学和幼儿园推广“竹林寻碳”系列科普图书,让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就学习环保知识和低碳知识,真正实现低碳生活,从娃娃做起,共同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贾,陈胜伟,浙江农林大学) 责任:张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