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濒临灭绝的语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时间:2019-03-05 23: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2月21日是第20届国际母语日。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了第一份关于“保护语言多样性”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予以保护,并达成共识,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这也是联合国“2019年国际语言年”的重要基本文件。面临濒危语言的困境引发了更多的全球关注。 目前世界上对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有点“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世界上已有7,000多种语言,但目前95%的语言仅占全球总数的4%。平均而言,每月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并不担心没有恐惧,濒临灭绝的语言消失的速度很快就会比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更快;语言学可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关注其消失的学科。 然而,似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救援的速度正在加快,参与范围正在扩大。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兴数字技术带来了两个变化。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存储了超过40,000小时的录音,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提高效率可以全面记录濒危语言。为此,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Thomas Frey)提出了一种“全球语言档案”的概念,该档案可以在视频,音频和纸张中存档不同的语言。目前,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合作,收集了3,400多种语言的数据,其中许多语言都濒临灭绝。 除了为濒危语言建立“数据博物馆”之外,人工智能在互动学习的发展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在澳大利亚,为了帮助土着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于运输的机器人,记录儿童的语言技能并帮助教师跟踪他们的进展。在新西兰,已经开发了人工智能计划,以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人,不仅要回应英语和毛利语的信息,还要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将不同的土着语言与流行的应用程序相结合,对维持濒危语言的活动非常有帮助。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濒临灭绝的语言的救命稻草?在某种程度上,没关系。如果使用到位,至少可以避免“一个人拿走语言”的再次发生。但是,它仍然没有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的问题。事实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中,濒临灭绝的语言的威胁更难以摆脱,并且是在社会变革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临灭绝的母语,并且还需要通过健全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来减轻社会结构和趋势变化的影响。一些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土着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很重要。与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仅人们更有凝聚力,而且他们的语言也有生存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得到发展,人们必须以人为本。否则,它只能用作重新发现的濒危语言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帮助濒危语言的用户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是为了获得真正的救赎感。 (刘天亮)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16版) 编辑:张嘉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追求“双赢”
- 下一篇:寻找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