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务新任务新蓝图新期待
时间:2019-03-12 18: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就政府工作做了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9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与去年“公平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教育的比较变化,也反映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困难。为此,“中国教育报”邀请了三位专家来解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工作重点。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保持教育改革政策的持续性 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与去年相比,我们的教育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特点: 首先,尊重教育法则,反映教育发展目标的可持续性。自70年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2018年,中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学前三年制教育加快,总录取率达到81.7%;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学率达到88.8%;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即将进入普及阶段。随着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已转向公平和素质教育。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使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成为一个坚定的目标,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并保持教育改革政策的可持续性。 二是保证资金投入,体现教育发展现状的优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党的宏伟计划和国家的计划,教育的基本,领导和整体地位更加突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国家财政资源条件下,国家财政教育基金占GDP的4%以上,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超过1万亿元,反映了目前的教育经费。中国。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反映教育发展政策的准确性。与去年相比,中国的教育工作重点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发展的稳定性,更加注重政策定位和突出。例如,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强调“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市学校'大班'问题,确保教育城市流动儿童“;突出“继续把握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强调“高职院校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完善”,“扩大高职院校奖学金覆盖面”,“大规模”今年招收100万人“;在发展方面,它强调“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 四是促进资源共享,体现教育发展道路的前瞻性。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的整合正在推动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高质量资源共享”,明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体现了通过教育信息化分享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前瞻性教育现代化。 第五是发展私立教育,这反映了教育资源供应的可预测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教育投入,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元化,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务的供给。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建立职业教育”强调:“学前教育供给的多渠道扩展,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合理的费用和家长得到保证,政府支持。“它反映了支持和规范私人资本进入学前教育和满足人口政策变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的预期。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 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教育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项新的使命,新的期望,也是中国教育的新蓝图。 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发展基础教育。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建议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前教育的供给。无论是公共公园还是私人公园,政府必须支持它,只要它符合安全标准,合理的费用和父母的保证。换句话说,学前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私营企业的公共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供给。有必要大力发展公园,鼓励更多私人公园提供包容性福利。性服务确实使人们的孩子“必须”成为“上层”。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加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及时解决城市学校“大班”问题,确保农民工教育。城市儿童,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以“大班”问题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出现了“大班”和“超大班”的现象。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到2018年底,全国基本消灭66个“超大班”,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个“大班”。2018年,各地积极淘汰解决了义务教育的“大班”问题。与2017年相比,“大班”和“超大班”的数量分别下降了18.9%和48.7%,是过去10年来的最大跌幅。虽然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的目标已如期实现,“大班”的控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要实现基本消除“大班”的目标。在2020年,仍然需要在今年和明年做出不懈的努力。 。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在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在实现西部省份普及目标,专业资源和一般资源比例不协调,资源缺口总量大,投资需求大等方面面临困难。 。大气的力量。要把高中教育普及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继续实施弱势教育基地普通高中建设,加大普通高中改革方案的实施,促进普通高中扩建。中西部省份学校教育资源确保到202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普通招生规模大致相同,满足年轻人接受良好高中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 中国教育步入现代化发展新时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实施国家教育会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和实施的第一年,这是一个特别令人关注的问题。与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教育的表达充满了新思路,频繁突出,重量更重。 首先,教育的作用更大。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侧重于改善教育和改善民生,重点是普及教育。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者谈到教育的作用,一是在“单一职业教育中多管齐下,稳定扩大就业”,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他教育表明,对教育作用的理解更加全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同一教育,不同类型,平等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生活和重大事件,而且是一种稳定和不断扩大的就业机会。它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 。 其次,对教育的要求更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高于2018年提出的“发展公平和素质教育”,要求更加严格。 第三是更有针对性。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侧重于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问题。针对个别幼儿园安全事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整个育儿过程的监督,确保家长安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侧重于就业问题并加强职业教育。它旨在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前教育的供应。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只要它符合安全标准,合理的费用和父母的保证,政府必须支持它。教育社会力量的组织者已经放心了。针对当前经济衰退是否会影响教育投资的问题,显然优先教育投资的目标是4%。 第四,政策措施更加现实。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了教育工作的数字化要求很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几个数字目标,如职业技能改进行动的实施,以及失业保险基金余额1000亿元。超过1500万人次的员工技能升级和转移培训。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申请考试,今年大规模扩建1万人。虽然今年的财政资源非常紧张,但国家财政教育基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保持在4%以上,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已超过1万亿元。 五是更连续的。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中教育普及,加快“双师型”教育建设一流的“,发展国民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扭曲城市学校“大班”,不放松,推动普及高中教育,开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反思教育工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一步一步,长期以来。 (刘伯智 万玉峰 整理) 编辑:张嘉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多项措施
- 下一篇:发展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