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教育 >

从悠久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幕式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加强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运用是分不开的。” “没有历史感,作家和艺术家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一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全面认识,借鉴其创作资源和思想营养。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写出更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丰富作品。文化,民族精神火炬。

我们愿景中的中华民族包括中国超过960万平方公里的地理位置,中国近14亿人口,以及5000多年的中国文化,这些都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对象。在这个庞大而丰富的资源库中,有一个民族血统的故事回答“我从哪里来?”,有一个民族英雄传说,显示“我为什么站着不动?”;用科学技术和创新精神回答“我怎样才能充满活力”;正义战争的历史,一个宣称勇敢,正义和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一个关于人们心灵背后的故事,深刻地表明了“我如何成为一个城市”;侠义气质,将“天行健”注入民族绅士的自我完善是内涵;一些人的情感使整个国家充满了“土地强大,君子秉承美德”的宝座;有一个宏伟的史诗和壮丽的想象力,以扩大天堂和自由的精神空间;世界的愿景使我们能够以开放的方式对抗世界的国家森林,树立正直的国家形象......凭借如此多的维度和设备,我们拥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提供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要汲取精神力量,必须把握中国思想文化的伟大终结,找出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及其表现形式。例如,中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传统,《尚书·泰誓》说,“只有天地的父母,万物的精神”,这不仅强调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而且还肯定了独特的人的价值是“万物的精神”。 。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仁慈的人民“在世界的悲伤中担忧忧虑,享受世界的幸福”,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走向未来和世界的命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痛苦的水域,火热的火焰和铁砧上得到了锻炼。最后,改变了土地的新中国,已经成为一股风中飘扬的精神旗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也越来越先进。

例如,中国文化具有“以我为主体和折衷主义”的精神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精神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发扬。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充满活力和精力充沛的中国人民正在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新时代的伟大史诗。

文学艺术创作者必须了解长期存在的中国和全面的中国,并通过国家记忆的多维发展来探索民族文化潜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拥抱世界,展望未来。亲爱的朋友们,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内功,尽情享受! (杨毅)

(《人民日报》2019年3月15日  20版)

编辑:张嘉诚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