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教育 >

科普是一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出现了热点技术事件。对于一些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应急科学”,解决了疑惑和疑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证明,这种流行的科学方法非常有效且非常受欢迎。但是,还应该指出,如果科学工作通常由热点引导,那么它有点被动。

正如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电,石油和天然气,道路和桥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它也应该建成基础设施,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急科学”的现状。让科学普及。成为一个人们不能没有的公共产品,并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社会作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工程设施。科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可以提高公众理解,掌握和使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促进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如果社会缺乏科学基础设施,允许伪科学甚至迷信繁殖和传播,就像缺电和水,这不仅会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可能会破坏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冒险。

中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将超过10%。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普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科普展厅数量大幅增加,内容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假日期间,天文馆,水族馆和博物馆都很拥挤,参与科学普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科学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成为共识。

每个人都需要基础设施,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把科学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有利于动员各方面的科学热情;它有利于增强科学普及的荣誉感,使科学成为一个可敬的事业,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做科学,并有助于促进整个人民。科学素养,建立一个反对全社会伪科学的“防火墙”。

毕竟,让科学成为基础设施将有助于实现“科学普及与技术创新同等水平”的目标,种植创新土壤,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 (姜建科)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5日 第19版)

编辑:张嘉诚

>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