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印发《关于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2)
时间:2017-03-28 18:29 来源: 知识产权局 作者:未知 点击:次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彻工作,健全知识产权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建立经营业绩,知识产权和创新并重的国有企业考评模式。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投入,明确财政资金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导向。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发展基金,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知识产权市场。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园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 (三)强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财政资金导向 支持地方建立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的专项资金、融资补贴和风险补偿,形成以政府资助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联合工作体系。研究知识产权转化绩效预评估机制,探索建立以专利质量和转化绩效为目标的财政资金导向体系。结合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完善专利资助政策,探索形成按照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进行资助的工作机制,突出对地方重点、支柱、特色、热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建立专利资助动态监管考核机制。 (四)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 优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完善社会化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基金,提高中介机构的评估能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加强专利、商标、版权等质押贷款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与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措施的统筹协调,推动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扶持政策、服务平台和推进机制。支持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健全知识产权转移交易体系,持续办好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 四、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推动知识产权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融合 完善资源信息综合平台建设,集聚区域内外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发展等资源,加强各类资源匹配分析,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开展,突出规划设计和政策引领,联合探索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导向目录和导向规划,精准谋划新动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形成知识产权引领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新机制。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建立重大产业规划和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的知识产权评议机制。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提高行业协会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 (二)支撑服务产业技术创新 加强智能制造、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对通用设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支持,加快知识产权与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加强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建设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开展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光电子、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加强核电、火电、石化冶金、高档机床、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三)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 加强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制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公益性资金支持的重要作物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利益共享机制。支持东北地区制定地理标志注册、运用和保护规划。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鼓励农林产品申请并获取知识产权,加强稻谷、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申请与保护。鼓励传统优势农产品联合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或普通商标,注册外包装外观设计专利,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实施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林产品品牌培育工程。研究建设农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构建农机专利池,指导成立农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扶持农牧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展。加强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持开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强化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工作。 (四)助力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