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社会 >

农业部:强化科技创新 深耕农业供给侧改革(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一,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显著优化,现代农业生产急需的高性能机械及绿色环保机具增长迅速,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4亿千瓦。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各主要农作物耕作环节和小麦生产耕种收环节、水稻收获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超过45%、67%。第三,农机化科技迈出新步伐,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农机农艺融合成为广泛共识,农机深松等重点技术大范围推广。第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加快拓展,农机合作社超过6万个,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出亮点。

农业机械化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提高了“三率”,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了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了“三个促进”,即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深刻变化。所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描绘了未来10年农机装备发展的美好蓝图。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向用力,需要研发制造和推广使用两个领域发力。

下一步,农业部将从三个方面推进方案实施。一是强化需求引导。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制定发布需求目录、提出重大项目建议等形式,引导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农机农艺融合,增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支持建设一批农机化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站、试验基地,组建一批农机科技创新联盟,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三是推进成果转化。创建50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制定发布一批农机评价和应用标准,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培训5万名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推进新装备加快推广应用。

主持人

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推进农业精准扶贫?

张桃林

中央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首个工程,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不仅直接关乎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而且影响着异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等目标的实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的依托。农业部强化科技对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围绕科技服务、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育精准发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仅2016年就超过10万人次。二是集成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针对贫困地区产业技术需求,集成推广了一批科学种养、循环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例:四川苍溪县立足当地资源特点,着力解决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难题,带动7.36万种植户人均增收6160元,占种植户纯收入的81%)。三是培养了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2016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培育各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超过5万人次。尽管农业科技扶贫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农业科技供给不足、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